如何理解禅定之逆緣
雖然我們經常講解禅修的重要性,但是禅定該如何理解呢?有些人認爲禅定就是一種感覺。倘若禅定只是一種感覺,我相信外道也會有很深刻的禅定感覺。
例如印度教有個教派稱之爲裸體派,他們一生當中都在幽靜山林中赤身裸體地修學,他們若是完全沒有感受的話,又如何會抛棄一切而隱居在山林當中行持叁摩地呢?不可能的。所以光有感受,並不代表它就是禅定之功德。
我相信以前很多人在接觸氣功以及其他一些法門時,也有各種各樣的感覺。類似這樣的傳承和各式各樣的修法,從古至今都沒有間斷過,這也充分地說明了,他們在修行時都有一定的感覺。但感覺並不能代表解脫,所以我們在講解禅定的時候,首先要從逆緣當中講解禅定。
何謂“禅定之逆緣”?從世間禅定四禅而支分的十七天、無色界天、四空處等等都稱之爲出世間勝觀之逆緣。
也許有人會問,在講解禅定之印證時爲何還要講解禅定之逆緣呢?因爲我們能否赤裸出順緣之禅定,完全取決于我們是否能從逆緣當中超越。如果連逆緣是什麼都不知道,又如何能樹立更好的禅定之順緣呢?
但此處還要記住的是,雖然我們講解他們是出世間禅定之逆緣,不是究竟之見解,但是對于次第根機者而言,最初也不得不依靠它來成辦更高的見解,所以我們平常在講禅定的時候也是先從有相定開始入手。即便當時所契合的方便比下乘派更爲殊勝,但是禅定本身還是世間禅定。因此,對次第根機來說,我們不能排斥它。
它就如同我們想要更上一層樓的一個臺階一般,是暫時的休息之處,當我們經過它的時候,它就成爲我們解脫的助伴,但還不是我們行道的終點。也就是說,這些不究竟的禅定之見解並非我們修行的終極目標,想要成辦究竟解脫,就要超越這些禅定之逆緣。因此對于禅定之逆緣的理解,我們還是要更加細致一些爲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