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亞青寺祖師法會開示

  亞青寺祖師法會開示

  祖師法會的重要意義

  從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的上師昌根阿瑞仁波切示現涅槃開始,亞青寺每年都會舉辦七天的祖師法會。雖然各個寺院年年都會舉行“誅法”、“會供”等各式各樣的法會,但上師如意寶認爲:“所有一切儀軌當中,上師供是一切儀軌之精華,一切儀軌之頂點。”因此,祖師法會非常殊勝。

  依生圓次第之中所講解,若所有弟子能在大衆法會期間做到:持戒清淨和發願清淨,則僅僅修學六個月就可成辦心之本性,即成辦解脫。因此,亞青寺祖師法會是一個非常殊勝的法會。

  早上阿松活佛也講解過,一個人平常在寂靜處精進修法的功德與在這樣殊勝的上師供法會中修學七天相比,可能後者的功德更大。這樣殊勝的功德並非僅僅是口中宣稱而已,實際當中若能配同著所講解的法而去如理如法修學,相信我們的見解就會圓滿赤裸。這也正是弟子在修學過程當中必做的一件事。

  念誦應具四精要法

  如今在座的弟子們都已經求過成熟口訣法,因此在法會修學過程中,不僅僅要會念誦,而且要配同著自己的見解修學,這是我們這次修學的重中之重。

  往昔我們在講解《上師瑜伽導修》時多次說過,修學上師瑜伽並非僅僅是在口中念誦一個儀軌而已。同樣一個道理,今天我們參加法會也並非僅僅是坐在會場念誦儀軌,而是每座從“發心”到“回向”都要配同著無上竅訣大圓滿的見解而行持,要做到依文明觀。例如念誦頂禮、供養、忏悔、隨喜、祈請住世、永轉*輪和回向等七支供的頌詞時,就應配合自己淨觀七支供或無緣七支供的見解而念誦,這與我們修學上師瑜伽是一致的。

  我們在講解《上師瑜伽導修》時說過修法的四個要點即:傳承法脈清淨而具普遍之信心、通達方便、認識智慧和善巧運用。  第一傳承法脈清淨而具普遍之信心,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弟子都具有。若沒有信心的話,我們怎麼會參加這樣的法會並且念誦這樣的儀軌呢?因此相信這點大家都具備。  但余下的通達方便、認識智慧和善巧運用這叁點,我們做得如何呢?尤其在念誦過程中,要時時做到依文明觀,也就是當口裏念誦時要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心裏所想和口裏所念是否一致?只有心口一致時,方能得到圓滿之加持,這一點之上,自己做得如何?

  淨觀五種圓滿

  阿松活佛在早上的開示中說過,亞青寺就是蓮花生大師之刹土——銅色吉祥山,但這並非是蓮花生大師和佛母益西措嘉的一種授記。爲什麼這麼說呢?

  因爲我們講解過,在心的本體之外沒有諸佛菩薩之清淨刹土。正如《二觀察續》當中曰:“諸有情即佛,然爲客塵障。”當這個“客塵”消盡的時候,真正的佛性就會呈現。因此作爲密宗弟子在初次開始進入佛門期間,就要時時淨觀五種圓滿,這一點非常重要。

  例如我們現前在念誦上師供的時候,就要觀想自己所處的地方乃蓮花生大師刹土——銅色吉祥山;導師即爲蓮花生大師;眷屬爲蓮花生大師眷屬持明者;時間爲超越叁時之第四時大平等,法當然是密法無上竅訣大圓滿。在我們平常念誦過程當中,也必須做到淨觀五種圓滿。所謂淨觀五種圓滿,並非是指把碳說成是金,把驢說成馬,而是因爲清淨之刹土在密相上師瑜伽當中本來就如是具備。正如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之《上師瑜伽》中所言:“啊!本來自顯之上師,遠離破立作皈依。”這裏“本來自顯之上師”就是指心的本性,而心的本性本來就具備五種圓滿,因此我們平常就應該在這樣五種圓滿當中去行持善法。

  在座的大部分弟子,都已經得到成熟口訣法。即便成熟口訣法沒有圓滿得到,但僅僅依靠意識轉爲道用,也可以依淨觀而成辦心的本性——清淨之刹土。對于求過智慧轉爲道用的弟子們,就更不用所言了。

  當我們在念誦儀軌中的“啊”字時要知道,“啊”字在藏文當中具有不生不滅、法界之意。因此當念誦“啊”字的當下,就要把心安住在平靜狀態之中。而這裏所謂的平靜狀態,當然不僅僅是世間禅定。因爲世間禅定所講解的是止息一切妄念,在無分別狀態當中稱之爲等持。而我們今天所傳講的“啊”字,指的是不生不滅之見解。不生不滅的見解當然不僅僅是在無分別狀態之中壓製粗大煩惱,止息一切妄念,因爲僅憑這一點可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一個“啊”字也是在講解智慧轉爲道用。

  我們以前講解六波羅蜜之智慧度時說過,雖然首先是從觀察修開始入手,但後期安住修的過程中已經印證過心的本性,即便當時是站在大乘教法的立場之中講解緣起性空、四空雙運之見解,然而如今若真正具備如是見解,以上所傳講的五種圓滿就不需要僅僅依靠意念造作做淨觀,而是在見解當中已經相似具備五種圓滿了。具有智慧轉爲道用者,就更不用談了。

  我們在講解四大解脫(裸露解脫、自我解脫、顯現解脫、本來解脫)時說過,即便當下做不到本來解脫,前叁者之解脫本身就是五種圓滿。所以平常修學過程當中,時時都要銘記這一點。

  因此,每當我們在念誦“頂禮”、“供奉”、“忏悔”等頌詞時,前面的“啊”字,時時都應該樹立在自己的見解當中而做到依文明觀。若修行當中做不到依文明觀的話,僅僅口頭念誦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可能有些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把心安住在平靜狀態稱之爲“靜”,而依文明觀的時候需要“動”,這兩者在一瞬間如何同時運用?你有這樣的疑問就充分地說明了你的禅定見解可能還沒有完全赤裸,這時就可以用淨觀的方式做到依文明觀。當然,若能做到心安住的同時依文明觀,就應該如是去行持。正如我等曆代傳承祖師堪布昂瓊所言:“若有希望者,平常念誦心咒、經文的時候要配同著禅定;若沒有希望者,即不能執受本體而僅僅依靠觀察修者,應止觀交修。”總而言之,以上所傳講的一系列道理都要銘記心中。若能如是修行,對自己見解的增上是非常有利的。

  出家衆乃一切信衆眼前之莊嚴

  現在很多導師都在贊歎漢族弟子無論是紀律還是其他方面都做得越來越好。秋巴讓卓堪布和我們的上師阿松活佛也天天都在關注著大家的行爲,因此,大家在日常行爲方面也應做得更圓滿一些。

  我們說過,出家人是所有一切信衆眼前的莊嚴。什麼叫莊嚴?無論是平常走路還是口中說話乃至心中所想,一切都應與凡夫有所不同,才會成爲信衆眼中之莊嚴。若要是平常身體的行爲乃至口中所言與心中所想還是和庸俗同道的話,誰還會把我們當作是他們眼中的莊嚴呢?但是從總的角度來說,大家已經做得非常好了。

  唱誦應調柔入心

  這裏有很多漢族弟子,平常以自己的智慧翻譯一些儀軌等資料,是非常了不起的。其中有些資料若再能做一些校對就更好了。例如祈禱文中“無比深恩大悲攝相具”,其中“攝相具”爲“得到攝受”之意。因此若能把這些詞語整理成更爲順口的教言就更好了。

  法會期間,漢族的維那能夠流利地把法會儀軌念誦下來也是很了不起的。此處還需再注意幾點:

  第一、現前的念誦還有點“硬”。

  現前的念誦還有點“硬”。此處並非是男衆念誦聲音粗的緣故所致,因爲女衆念誦的聲音也有點“硬”。也就是說,在念誦祈禱文的時候,缺乏一種依靠念誦的音調來感動自心並令他人生起敬信的力量。

  第二、與藏族維那相比,漢族經堂的念誦有點慢。

  至于這些念誦的要點可以在當天法會結束後到堪布秋巴讓卓處學習一下。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無論是念誦《呼喚上師祈請文》,還是平常念誦儀軌,都用非常美妙的音調來念誦。因此雖然現前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在念誦什麼,但是詞句本身就有這樣的加持力,因此若能改變一下讀音和唱法,相信可以完全改變自己的心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