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我認爲觀想的目的是爲了使心安住不動· · · 這樣的理解是否正確?

  問:頂禮上師!我認爲觀想的目的是爲了使心安住不動,以此爲要,所以觀想時不必刻意追求皈依境的清晰完整,而是令其自然清晰呈現。這樣的理解是否正確?

  答:這樣的理解也是可以的。正如你所言,觀修安住也是一種調伏,但要記住,執守的關鍵除了觀想和金剛誦外,也包含一切思維觀察修。因爲凡是思維所觀想的一切都稱之爲剖析調伏妄念,都是屬于觀察修的範疇。

  這些要點前兩天我們也做過講解,但我們無論是運用剖析調伏妄念還是安住調伏妄念以及其他方便,善巧運用都非常重要。也就是說,要懂得根據自己在這一天的修學情況,按照當時最需要調伏的部分來運用各種方便。當然,對于初行者而言,剖析調伏妄念可能更加重要一些。

  比如今天早起修法時,覺得諸多方面都很吃力,這就是說明自己仍舊有懈怠修行的想法,那麼我們在念誦蓮花生大師心咒的同時,就可以著重觀修人生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與業之因果等四厭離法。有時覺得自己的慈悲心不夠,就可以多觀修一些慈悲心方面的法要。若覺得自己的信心不夠,就可以多觀想諸佛菩薩的功德以及從曆代傳承祖師的功德方面入手去觀察修。

  當觀察修行一段時間後,覺得心有一些疲勞時,就可以趨入安住修之中。但是前面無論是前行還是發菩提心等,都是剖析調伏妄念,屬于觀察修。因此禅修之時,這些地方還應該更加細致一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