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修心證空性

  修行修心證空性

  12.05.05龍缽開示

    入定修心超自我

  修行不能急的,所以平常心是道,因爲你又不能外求,外求叫“頭上安頭”。我們雖然口裏念著佛,心裏想著佛,但真正的佛,我們要靠心才能夠感通的。所以只有自己的心平靜下來,佛才會現出來。所以就叫“衆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所以我們四弘誓願裏,從事相的:“衆生無邊誓願度”;到離體的、究竟的,就是:“自性衆生誓願度”;佛道也是這樣的:“自性佛道誓願成”。這個心保持著這個清明、甯靜、祥和。作爲我們是人的話,人天這個增上的心靈狀態還是需要的。

  當你入定的時候,你事情沒有挂礙了,入定的時候,你可以超越這個第六意識,甚至能夠源于第七意識,然後破我執。但是出定了還是人,我們還是要好好的,遵循人的道德,我們不但要遵守佛給我們的戒律,還是要遵守的做人道德、法規,在這個社會上如果大家對學佛不太理解的話,那就還是要以無相爲主,否則有相有障礙。中國現在是特殊的狀態。泰國那個輕量級拳王,他到南少林去,在那裏學拳。那很多人就奇怪,他爲什麼會到廟裏去?他到覺得我們中國人很奇怪的,人有信仰,信仰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你們也大驚小怪。他說只能代表你們太沒有信仰了。他覺得啊特別像泰國、緬甸,東南亞這些國家,如果你沒信仰,這是很奇怪的人。反過來在我們國家,你有信仰變成很奇怪的人。只能說明我們這社會不對頭,當然我們要知道自己自我保護。

    放下我執見自性

  心裏有很多層次的,我們一般性的人就是第六意識的,所以第六意識上,我們要合理地保持著人天乘要,這屬于第六意識的範圍。第七意識的話,這個還要通過持戒、誦咒、入定才能夠涉及到第七意識。開悟之後,開悟才能悟到第八意識。好在現在就是你們自己除了修行之外,叁寶還是住世的,叁寶住世,善知識還是需要的。解脫是靠對叁寶的信心,而不是自己好像修得多麼厲害,如果我們著相自己修得多厲害的話,我們有好勝之心,你說我要快點成道,這反而就偏離了佛教的修行,沒有降服好自己的心。文殊菩薩講的,當執著升起,正見已喪失。

  他們在廟裏修,也就是要修自己的心,有的人他有這個緣分,他喜歡在廟裏,其他地方都沒有味道,對不對?那我就屬于這種,當我接觸到佛法了之後,我覺得其他都沒有味道,做人就是應當這樣。盡管白天,你看寺廟怎麼建設,怎麼安排,我還是要管。但是真入定了,什麼也不想。我相、人相、寺廟的相,都要丟掉,心的本來面目。所有對心本來面目的障礙我們都是要把它消融掉的。

  所以我們祖師淨慈寺的永明延壽大師講:“入定則一塵不染,出定則萬善並行。”出定了,第六意識的狀態裏,還是要遵循人天的這個所謂好的標准,我們去實行。入定的時候,不要說人了,天了,沒有了,他們說佛之一字,我不喜聞。因爲這只是一個名號,只是一個名詞,從這意義上來說,任何你心上的執著,都是讓你見不到佛的。我們廣欽老和尚就講:你有一棵草執著的話,極樂世界去不了。

  按照物理學上的那個蟲洞理論好了,那個蟲洞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也可以說它是無量光無量壽的。但你怎麼進入蟲洞?你只能靠心進入,心你有一點障礙,進入不了的。一樣的道理,這是要慢慢、慢慢地訓練的。這個世界的一切,你既生活在其中,又需要你看破它。否則的話,你沒有這種警覺,你看,當下被它迷惑,你內心還被它牽纏。生命就是虛幻的這樣一種種子,就會不停地、不停地再製造下一個。這個業力就等于是在你的腦子裏面嘛,永遠就在你腦子裏面,你腦子裏面脫不開這些東西,五蘊,色受想行識。

  所以像我們們看到別人順不順意的時候,裏面有沒有我見?有沒有我執?如果我執是沒有的,那你就像面對鏡子一樣,你把對方當實有的,說明你有自我的實有的執著,對不對?這外在都是考驗的,考驗你修行到底是不是真的,還是假的。你有真的修行,你能無我見,他那不就假的一樣的?面對假的你有什麼氣可生?你不知道你以爲那個是真的,你把他那當真的,是因爲你執著自己是真的。執著自己是真的,就是我執,我是真的,衆生是真的,業力是真的。這是沒有正知正見。

  像我們面對大家,一方面我要作爲一個人,我要調整我人的悲憫之心,這裏還有一個要有空性的,悲憫之心是讓他感受到我有沒有悲憫之心。另外一方面我們還要有空性的,空性那個才是通佛國的,了解如來真實意很重要的,不懂佛法是什麼,你學佛學魔還真搞不清楚的。

  在沒有懂得真實意之前,真的要好好地學,簡簡單單,未悟師度,講的那些法,好好地去聽去思維,有我見人見衆生見,你就會對立了嘛?對不對?你光吃素,是的,你會清淨的,但是你這個清淨了,別人不清淨,又增加了我見人見衆生見,對不對?。所以在面對違緣的時候,這些你不順意的時候,馬上就用佛法來超度自己,確實吃了素之後,跟大家那個氣息是不一樣的,但是這個需要你超越的。你還要回光返照,有我嗎?有“我”在這的話,就是這個生死未了,不知道會觀。學佛應該這樣。他就不願意學佛才那樣的,特別有的人很惡劣的,他就學佛就像學**功一樣,那糟糕了。就是你要照顧到別人的感受。

    空性智慧得超越

  前兩天晚上我都看視頻,看到很晚,看介紹人體的這些視頻,現在研究到很細很細的。佛陀經典裏佛跟我們講的微觀的這些,現在科學家也都研究出來了。那個皮膚,平時看這是皮膚,它顯微鏡下放大幾百倍看,那皮膚看上去很恐怖的,這外面一層全部是死掉的這個角質層,一層死皮,這個死皮一層層疊疊的,多少難看啊,對不對?然後那個汗毛,一根一根。我們這樣看看還好的,放大幾百倍之後看就不一樣。然後下面是什麼?死皮下面是什麼?它是每平方厘米有十萬個細菌,你想想看,那佛陀講的嘛,人是大蟲聚,就是這樣的。後來介紹到腦部的時候,腦有一千億個神經元。腦科學家說,對腦的研究,越研究越顯得我們無知,因爲腦的太奧妙了。越研究越無知,一般性來說你了解得越深,你知道得越多,不是這樣的。越研究下去越發現我們知道得太少,根本不知道大腦真正的奧秘。你想想看,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就這麼奧妙。

  但是我們平時就爲了一點點雞毛蒜皮的事情斤斤計較,從來沒有真正了解自己。所以佛看到我們人身真相,說人生難得,應該修戒定慧,叁無漏學,積累資糧,把這個人身的這個人身寶用好,沒有空性智慧這是很危險的,所以我們念的第一句叫做:一切法皆空性中,當修周遍大悲心。先是我們第一步,出離心就是把這些虛妄的東西,把它卸載掉,包括我執我見都卸載掉,然後真正的智慧開發了,證悟萬法的空性了。你說慈悲,慈悲也是有對境的。它也是因爲有苦難的衆生,所以再生起了大悲心,爲了攝衆生。那怎麼度衆生呢?還是要讓他們體悟空性,就這樣叫悲智。悲智必須是不分離的。但是它的順序,還是要先後的,先有空性的見,所以聲聞裏能夠修出空性見,但是它得少爲足的話就會變成病。你們呢還沒有圓滿呐,修得空性還要就生悲,對衆生慈悲。但只有慈悲那你就會有實有自我的執著,實有的衆生的執著。

    苦修精神促反思

  所以我這兩天也看印度的那些片子,也不錯,那些印度的那些修行者們,到現在他們還是很重苦修,所以我們佛陀叫我們走在中道上,那個無意義的苦不要去受。但是他們那種修道精神,苦行的精神。看的是他們大湖節法會,幾十萬的人擁到那個小小的城市,那些修行人。政府搭了幾萬頂帳篷,它裏面什麼修行人都有,中央電視臺記那個記者趕過去拍的,很奇怪,什麼修行人都有,有一個修行人就這個手舉著,舉了20 多年,這個手、肌肉,全部都萎縮掉,骨頭都變形了,他就這樣舉著,手上的指甲都長得扭曲了,長很長的指甲。好玩吧,他修這個行。然後還有一個西方人崇拜他,跟他做徒弟,他修這個行很好玩的,他兩個手就這樣端著,頭就這樣憋著,就這樣憋著。他不動,就這樣。我想想意思是有意思的,但這在形式上,沒有智慧你再憋著也沒有用。

  那個肉體,這個慧能大師說:一具臭皮囊,何以立功課。所以佛法真是在人類裏最高明,還有一個婆羅門,他是天天就烤火,火上。那佛經裏面記載了那些外道,到現在還都有,你說這個蠻厲害的,那個印度將近40°那個時候,然後下面還都是火,他烤在那個火上,這個很厲害的,他做了一個好像吊籃一樣,就吊在那個火上,他坐在那個火上。然後別人去朝拜的人就拉他那個鐵鏈,拉呀拉呀他就在火上蕩來蕩去。晚上才下來,下來別人排隊,他給摩頂。

  我看不管怎麼樣,別人有這麼大的毅力修行。這還真的了不起,克服對肉體的執著,升華精神。他真的安住在法裏,那沒有問題的,確實可以做到的。所以他不這樣的話,世人不知道人也能那樣修。德國一個研究東方的,他就說:這些現象在我們西方國家是很難想象的,一個人不從事任何勞動,不對社會做任何的所謂的貢獻。一輩子就那樣,這樣的生命觀在我們西方是很難被接受的。後來他下面講,但是對社會上來講叫大家放下執著,生命是短暫的,一切擁有都是短暫的。所以他這樣其實是提醒大家追求永恒的部分,不要被短暫的東西所束縛住,這其實還是具有社會意義的,讓大家對這生命反思,對短暫的擁有反思,追求永恒的精神世界。

  因爲從那個上面說,佛陀本來的家族還是婆羅門嘛,他本來信仰的是婆羅門的教。所以在看婆羅門的這個時候,就知道佛是怎麼超越出來,佛爲什麼給我們找到真正的真理,但是那種苦修精神確實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現在這多開心啊。怪不得佛陀有精舍時候,他們要說:這哪裏是出家啊?我們現在也一樣的,我們現在哪裏是出家啊,我們…

《修行修心證空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