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問答(四十五):彌勒菩薩在《寶性論》中,是如何贊歎法寶的功德的?
答:彌勒菩薩在《寶性論》中,是這樣贊歎法寶的功德的:
非無非有非有無,亦非非有非無邊,
不可思量離言語,各別自證及寂滅,
無垢智慧具光明,能破一切攀緣境,
貪欲瞋恚愚癡暗,如是法日我敬禮。
這二偈頌當中贊歎了法寶的六種功德:1不可思議;2不二;3無分別;4清淨;5顯現;6對治。
其中前叁種是講滅谛之功德,後叁種是講道谛之功德。
1不可思議,即“非無非有非有無,亦非非有非無邊,不可思量離言語”。以什麼根據安立滅谛具有“不可思議”這一種功德呢?是由“不可思量,離言語,各別自證”,依此叁種根據便能安立滅谛爲不可思議之功德義。
2不二。爲什麼說滅谛“不二”呢?“二”是指煩惱和業兩種雜染,由于寂滅了輪回的根本業惑,故爲不二。
3無分別。爲什麼說滅谛“無分別”呢?“分別”就是業惑之因——非理作意,由于一切業惑都是因非理作意而集起,所以非理作意是一切業惑之因。一旦寂滅了非理作意等,就是無分別。
偈頌中以“寂滅”宣說了這兩條的意思。
4清淨,即“無垢”。以什麼根據安立道谛是“清淨”呢?是以無垢安立爲清淨的。因爲沒有根本煩惱和隨煩惱等習氣垢障,自然就是清淨之功德,由道谛能斷除一切垢染之故。
5“顯現”,即“智慧光明”。以什麼根據安立道谛是“顯現”呢?以智慧具光明安立爲顯現,因爲具足遠離所知障的一切智智光明,所以是顯現之功德。
6對治,即“能破一切攀緣境,貪欲瞋恚愚癡暗”。以什麼根據安立道谛是“對治”呢?由于能夠破除一切攀緣境之貪欲、瞋恚、愚癡等黑暗,所以是對治。
滅谛是從所證的法身之果而言,道谛是能得法身之因——主要見道和修道之功德來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