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問答(四十叁):如何解釋叁寶中“寶”的含義?
答:寶是珍寶的意思。叁寶即是說佛法僧珍貴無比,猶如叁種稀世珍寶。
在彌勒菩薩所造的《寶性論》中,以世間稀世珍寶的六種珍貴性爲比喻,從六個角度介紹了叁寶的珍貴價值:“少出現故無垢故,具勢力故世嚴故,殊勝故及不變故,以此六因稱勝寶。”佛法僧所具有的六種義是1稀有;2無垢;3具勢力;4莊嚴;5殊勝;6不變。
一、稀有(少出現)。世間珍寶稀世罕見,與此相似,沒有善根的人,即使在百千萬劫中也難得值遇佛法僧叁寶。
以娑婆世界爲例,有佛出世的稱爲明劫,連叁寶的名字也聽不見的稱爲暗劫,而明劫和暗劫是交替循環出現的。從時間上看,明劫時間極短,暗劫時間極長。比如過去出現了現喜劫這一明劫後,隨後就有一百個暗劫連續出現,在具圓劫中有佛出世,此後又有一百個邊鄙劫連續出現。再比如我們現在是處于有佛出世的賢劫,此後將會有六十惡種邊鄙劫連續出現。即使是生在明劫之中,很多未曾種植善根的衆生,也還是遇不到叁寶,長劫在惡趣中感受苦報的衆生更是如此。由于叁寶于世間中少有出現,故稱之爲勝寶。
二、無垢。世間珍寶明潔純淨,與此相似,佛法僧叁寶也離開了一切有漏的垢染,清淨無比。
從佛寶來說:具有兩種清淨,即自性清淨與離垢清淨。佛寶不僅是自性清淨,而且遠離了一切煩惱障和所知障的客塵,現前了離垢清淨。
從法寶來說:遠離了一切業惑的雜染,以及其因——非理作意。又道谛具有“清淨、顯現、對治”叁種功德,所以法寶也是極爲明淨的,
從僧寶來說:由于具有無有執著的如所有智和無有障礙的盡所有智,所以是極爲明淨的出世間無漏智慧。
叁、具勢力。世間珍寶具有消除貧困,帶給人們財富的能力,與此相似,佛法僧叁寶具足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等無盡的功德,所以具有不可思議的威德與能力。比如《大乘莊嚴經論》中說:“諸災及惡趣,身見亦小乘,如是經久劫,一切皆救護”。這一偈頌中講到:一切在世間、災難、惡趣、身見、小乘和外道中的衆生,以佛不可思議的加持力,一切都可以獲得救護。
四、世嚴。珍寶是世間最好的裝飾品,戴在身上可以使身體莊嚴,在房屋裏陳設,可以使環境莊嚴。與此相似,佛法僧叁寶能莊嚴衆生的心,因爲以叁寶的感化可以讓衆生的心變得賢善,讓衆生的相續充滿福德。
比如《施寶童子請問經》中說:“皈依佛者,一切善法都會明顯增上,知慚有愧;皈依法者,常不放逸,具有諸多功德,恒時能憶宿世,具有修法的緣份與福德;皈依僧者,自心堪能,具足衆多等持,總持法門,種性恒時高貴,夢中也不離佛法僧”。由于叁寶是一切衆生善心福德的源泉,所以成爲一切世間的殊勝莊嚴。
五、殊勝。世間珍寶的價值超過一切的世間物品,與此相似,佛法僧叁寶因爲具有出世間的功德,完全超越了世間,因此是一切世間法所望塵莫及的。因爲在叁有世間所攝的一切法中,根本沒有二利究竟的“兩足尊佛寶”,也不會有具道谛、滅谛的“離欲尊法寶”,也不會有具兩種清淨智慧的“衆中尊僧寶”。正因爲叁寶在一切法中最爲尊勝,兩足尊佛,離欲尊法,衆中尊僧,由具有最上義故,堪稱最爲殊勝之寶。
六、不變。世間珍寶不會因爲贊歎或毀謗而發生改變,與此相似,叁寶的自性是無漏法,也根本不會受到世間八法(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的影響。無論是衆生信解也好、誹謗也好,甚至砸佛像、燒經書、毀寺院等,叁寶都不會因爲這些因緣而有毫許改變,
彌勒菩薩以人們能理解的頂級世間珍寶爲例,詳細地分析了佛法僧叁寶的六個意義與價值。佛弟子應該對此深刻領會,並牢記于心,時時憶念,增上對叁寶的皈依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