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皈依問答(四十二):在皈依時應發的四弘誓願具有什麼樣的甚深含義?

  皈依問答(四十二):在皈依時應發的四弘誓願具有什麼樣的甚深含義?

  答:四弘誓願是“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大乘的佛弟子在皈依叁寶後,應發起的殊勝大願,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璎珞經》、《六祖壇經》、《摩诃止觀》等諸多大乘經論中多有闡發。

  智者大師在《釋禅波羅蜜次第法門》中,是這樣解釋“四弘誓願”的:“緣此四法,其心廣大,故名爲弘;慈悲憐愍,志求此法,心如金剛,製心不退不沒,必取成滿,故名誓願。”即弘的意思是所發的心廣大無比,誓願的意思,是因爲慈愍衆生,而志求大乘妙法,意志如金剛一般堅定,永不退失,必將使其實現。

  衆生無邊誓願度,即誓願度化一切曾作過母親的衆生,使他們都能獲得佛果。智者大師在《法界次第初門》中說:“一未度者令度,此弘誓緣苦谛而起。”意思是說:第一個誓願是緣苦谛而發起的。所度化的衆生有兩種:一是沈溺在輪回之中,經曆著分段生死之叁苦的衆生,二是在經曆變異生死之行苦的聲緣羅漢以及出定的菩薩,他們尚未獲得真正的安樂,因此也應該發願能讓他們獲得究竟的佛果。

  煩惱無盡誓願斷,即誓願斷除自己以及一切衆生的煩惱。《法界次第初門》中說:“二未解者令解,此弘誓緣集谛而起”。意思是說:分段生死,是從人我執和粗大的法我執引起的根本煩惱中産生的,而變異生死,是從微細的法我執引起的枝末煩惱中産生的。大乘弟子應該發願斷除一切衆生的這兩種煩惱,這樣才能將他們安置于究竟的佛果。

  法門無量誓願學,即自己誓願學習一切法門,並誓願能讓衆生學習一切的法門。《法界次第初門》中說:“叁未安者令安,此弘誓緣道谛而起。”要斷除煩惱,只有按照導師佛陀所慈悲開示的種種法門去聞思修行,舍此根本沒有斷除的希望。因此,要斷除衆生之苦與集,必須要讓自己早日生起戒定慧的功德,並盡力將佛法甘露弘揚于十方,讓一切衆生都能早日受到甘露的滋潤。

  佛道無上誓願成,即誓願讓自己以及一切的衆生都早上成就無上的佛果。《法界次第出門》中說:“四未涅槃者令得涅槃,此弘誓緣滅谛而起。”即誓願獲得佛陀度化衆生的智悲力的功德,並且誓願滅除一切衆生的生死與煩惱,使他們獲得佛果的究竟大安樂。

  十方的諸佛,都是因爲這四弘誓願而成就佛果,現今追尋佛陀以及古德先賢足迹的佛弟子,也應該在心裏認真地思考並理解四弘誓願的甚深意義,使其化爲自己的思想,並落實在行動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