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廣釋(下冊)▪P47

  ..續本文上一頁安樂,都是暫時的有漏法,佛陀在經典中經常將其比喻成寶劍鋒刃上的蜜糖或兼博果(又叫木鼈果),初嘗之時覺得甜美,然而其結果卻是斷舌、毒性發作死亡的痛苦。世間欲妙,唯是招致衆生散亂放逸的因,在善趣中不論如何享受,最終也是一無所獲,但是爲此所造的惡業卻會絲毫不爽地等候著有情,使他們墮入惡趣,感受不可思議的長久痛苦。佛陀在世時,告訴過弟子們:從惡趣中得到善趣解脫者,如同指尖上的微塵,而墮入惡趣者,如同大地的微塵那麼多。《親友書》中說:“與諸天女相倚喜,美麗樂園共嬉戲,複將爲諸劍葉林,斬斷手足與耳鼻,或入曼陀妙池沼,天女金花豔彩容,舍身步入無灘河,熾門難擋受熱浪。”從這些教證中,可以了知善趣欲樂的無實與過患,對那些沈迷于此者,也應生起大悲,引導他們步向真正的解脫之境。

  綜觀叁界衆生,其處境十分危險,時時處處都充滿了墮落的險情。我們置身于其中,處處要受到引誘、蒙蔽、束縛,極難對實相空慧生起理解與證悟。不用說叁界,大家將觀察範圍縮小到自己短短的一生,也可明白世間的險惡困苦,人生的炎涼艱險。以無明業力而轉生于世間的凡夫,由無始的串習,習氣十分惡劣且頑固,起心動念無非是貪嗔惡業,而周圍的環境,也處處在誘惑著自己墮落。惡緣偏盛,善友罕逢,陷入這樣的迷亂處境中,要得到或保持正見如同逆水行舟,非常困難,但是要生邪見造惡業,你幾乎不用任何努力,隨波放任就會毫無疑問地墮落。所以在這種環境中,即使是相信輪回因果的世間正見智慧,也極難生起,生起了少許也難以保持;而出世的空性正見,需要積累巨大福德資糧,具備清淨心才可生起,在輪回迷亂環境中,要生起它,其難度也就更大了。

  而且,迷惑與證悟真谛二者是相違的法,如果生起迷惑陷入了實執輪回,自相續中的真實智慧即被完全障蔽了,在這種情況下,要除盡迷惑獲得解脫安樂又談何容易呢?想想那些父母衆生陷入了這種迷惑,而完全喪失了對真谛的認識,他們現在與未來的處境,確實是令人悲歎啊!作爲有福緣爲佛菩薩、善知識攝受而且能聞思理解勝義實相的佛子,對這些父母衆生,難道還能無動于衷,還能不生起猛烈悲心,精勤趨入大乘妙法而發奮修習嗎?退一步言,自己作爲一個凡夫,也正處于這樣險情四伏的環境中,現在如果不抓住機會,精勤聞思修習,使自己從迷失真相的無明大夢之中醒悟過來,何時方能脫離苦海呢?

  將曆難忍苦,無邊如大海。

  苦海善力微,壽命亦短促。

  迷失真實者將要經曆的難忍痛苦無法比喻,而且此苦難曆程像大海一樣,無有邊際。在叁界苦海中,衆生修善的能力極爲微薄,壽命也很短促。

  有些人可能會想:迷昧不識真谛也沒什麼,衆生陷入輪回這麼久了,不也是過來了嗎?何必在今生這麼辛苦追求自他解脫呢?慢一點悠閑一點也無所謂吧……。錯了,若不迅速證悟真谛,脫離叁有險地,將會經曆無法譬喻的痛苦,而且其曆程如同大海一般,沒有邊際。在沒有多大苦感時,麻木的人也許想不起痛苦的難忍,然而真正遇到痛苦,比如有一點火星濺落在皮膚上,那時有誰會不覺痛苦難忍呢?而“若今微苦不堪忍,況忍世間難忍苦”,自己現在連火星燙燒那樣的微苦都不能忍受,更何況那些地獄火燒等漫長無邊難忍之苦,想一想自己若不能忍受,那些父母又能忍受嗎?如果自己是有心的人,今生爲何不抓住機會,趨入這唯一解脫之門——空性正見呢!墮在叁界苦海之中,修善能力很微弱,色身壽命很短促,修善之心也易變滅,若不抓住當下時機,解脫之機稍縱即逝;自己有力量有因緣的時候,若不幫助如是可憐的衆生,眼睜睜看著他們在苦海中漂浮,也絕非大乘佛子的行徑!

  爲活及無病,強忍饑疲苦,

  睡眠受他害,伴愚行無義。

  無義命速逝,觀慧極難得。

  此生有何法,除滅散亂習?

  爲了活命與健康無病,衆生必須強忍饑渴和疲乏痛苦,恒時要忍受昏沈睡眠逼惱,有時還會受他人傷害,而且經常要陪伴愚友去做無聊的俗事。無意義的人生稍縱即逝,而觀察空性實相智慧,卻又極難獲得,今生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斷除無始以來的散亂惡習呢?

  世俗生活,充滿了艱辛與無義。爲了活命,人們必須日夜辛勤操勞,受盡種種饑渴勞累之苦;爲了無病而治療、鍛煉身體,也得忍受種種苦楚;因爲勞作疲困,睡眠昏沈逼惱,每天都不會離開;而有時候,還得忍受他人的捶打、詈罵、侮辱等等種種身心傷害;更多時間裏,爲了生存,世間人不得不和那些愚昧的夥伴打交道,去做那些毫無意義的俗事,甚至一起去造惡業,虛度寶貴人生。這一系列的痛苦,相信我們每一個稍有人生閱曆者,都會有過經曆,而現在回顧起來,你們對諸法實相有些許了知者,也許更會有一番不尋常的悲憫與厭離,如能有這種感受,就說明你接受了稍許的空性甘露。

  人生于無意義的世俗事務中,稍縱即逝,短暫得如同閃電一般。現在絕大多數人一生中渾渾噩噩,自生至死,除了衣食親仇等那些無有任何實義的俗事外,從未想過任何有意義的事情。他們的一生,既短暫又充滿惡緣,沒有福報聽聞佛法,即使能具足出家機緣,然而以內外逆緣,往往徒具形象,很難真正地獲得正知正見,尤其是解脫正道的唯一眼目——空性正見,證得者更是罕見!在這樣的濁世之中,有什麼辦法除滅散亂惡習,使自他衆生趣入安樂解脫道呢?大家應作甚深思維,除了發起勇猛菩提心,精勤修習大乘佛法,迅速趨入空性實相,證得度化衆生的無邊妙力外,別無他途。

  此時魔亦勤,誘墮于惡趣。

  彼複邪道多,難卻正法疑。

  暇滿難再得,佛世難複值,

  惑流不易斷,嗚呼苦相續!

  于此迷昧之時,諸魔邪惡勢力也會非常賣力,設法誘使人們墮落惡趣;而且世間充斥著顛倒惑人的邪見外道,使人們很難消除對正法的疑慮。暇滿人身很難失而再得,而且更難值遇有佛出世的明世;縱值佛法,斷除煩惱相續也不容易;嗚呼,痛苦相續不斷的可憐衆生啊!

  在末法時代,魔衆亦會日益猖狂,天魔妖鬼等各種各樣邪惡勢力,會肆無忌憚地損害衆生,尤其對精進修習善法者,它們會盡其全力地進行擾亂阻礙。末法時代的魔衆,它們變化著種種花招,千方百計地誘惑拉攏衆生,使人們不知不覺之中墮落惡趣。全知麥彭仁波切在教言中曾說過:“魔王波旬對濁世衆生,每天都要射出五毒之箭。”而現代都市中,可能到處都飄蕩著五毒的毒氣吧,身處其中者,時時刻刻都要受到毒害。

  在末法環境中,各種各樣邪門歪道,也很猖盛,像現在各種氣功、邪教到處都有,他們賣力地向人們灌輸常見、斷見等各種邪說,使本來就很愚昧的人更爲癡迷。邪見猶疑大山障蔽之下,福德淺薄的衆生,對正法也就更難以生起正信,不但不生正信,而且懷疑不信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堪布根霍仁波切說:末法時代,衆生很喜歡新奇的論典,這一點很不好;作爲修行人,應當學習前輩高僧大德們從真實修證中所流露的智慧論典,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斷除對正法的疑惑。對這個教言,希望諸位重視,以後自己學習、弘揚佛法時,應該以前輩公認的經論爲主,而對其他論著,應慎重考慮。要不然,極易受到外道邪說的蒙蔽,而誤入歧途。

  暇滿人身是千百萬劫中積累福德的善果,若得到之時不能正確利用,後世很難再得;而且即使如盲龜值轭般僥幸得到了人身,要遇到有佛出世的明劫,也很困難;遇到了佛出世,也有緣遇到正法,但要遇到了義教法,斷除邪見疑惑,斬斷煩惱相續,更是困難。佛在《四十二章經》中說過人有二十難,其中有生值佛世難、得睹佛經難、見性學道難。《妙法蓮花經》中也說過:“諸佛興出世,懸遠值遇難,正使出于世,說是法複難,無量無數劫,聞是法亦難。”而有緣聽聞一乘了義教法者,“有智若聞,則能信解,無智疑悔,則爲永失。”解脫機會如走鋼絲橋一般,若不精進能成功者很少;而不解脫呢,“則爲永失”,長久地在輪回苦海不得出離。去佛日遠,末法衆生的根機日益低劣,而煩惱瀑流相續由串習力,更難以斷除,所以作者在此十分悲愍地歎道:嗚呼,痛苦相續不斷的衆生啊!于一句嗚呼之中,實是蘊涵了菩薩的無邊大悲心!

  輪回雖極苦,癡故不自覺。

  衆生溺苦流,嗚呼堪悲愍!

  如人數沐浴,或數入火中,

  如是雖極苦,猶自引爲樂。

  雖然輪回是如此痛苦不堪,但衆生因愚癡,對此毫不自覺。叁界衆生皆沈溺于痛苦洪流,嗚呼,真是堪可悲愍啊!衆生就像有人爲得清涼而數數沐浴,或爲得熾熱而數數趣入火中,如是雖住于極端痛苦中,然而自己還以爲安樂。

  如上所述,叁界輪回有如是大的苦患,衆生身陷其中,如同處于痛苦洪流中,都有著極端難忍的苦楚。但是,衆生完全爲無明愚癡所蒙蔽,雖然陷于極苦之中,他們卻不覺察,昏昏然而甘于在苦海中沈淪,有些人不但不以爲苦,反而覺得世間十分可愛,覺得世間充滿了幸福,更加沈溺于世間法而不知出離。見到這樣愚昧的衆生,作爲大乘菩薩,內心的悲愍無疑是難以自禁,所以作者在此不由得再次發出“嗚呼”悲歎,歎世人之愚癡可憐。

  世人以苦爲樂的愚癡,就像有些人在盛夏時爲得清涼感而投身河水中沐浴,然而一旦離開河水,炎熱如故,過一會兒不得不又去沐浴;或者像有些人在冬天爲了暖和而去烤火,烤熱了後又離開,可一會兒又覺得冷,再去烤火;如是反複不已,最終一無所得,然而衆生自以爲樂。龍樹菩薩還將衆生的這種顛倒貪執,比喻成搔癢,雖然搔癢也是痛苦,然而癢極難受時,衆生往往會執搔癢爲樂;同樣,苦極難忍時,衆生往往會將稍微輕微一點的苦(欲樂)當成樂受。他們根本沒有想到,如果完全沒有癢或苦受,那樣豈不是真正的快樂嗎?如果完全消除了炎熱之苦,那又何必受沐浴之累呢?如果全無寒冷之苦,那又何必受烤灼之苦呢?

  根…

《入菩薩行廣釋(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