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廣釋(下冊)▪P8

  ..續本文上一頁與非人違緣,無論何時何地,大家都應至心稱念本師釋迦牟尼佛、大悲觀世音菩薩等聖號或心咒,祈禱加持,消除怖畏違緣,只要能做到一心祈禱,聖尊們的加持一定會得到。現在有些愚癡人說:“我念了很多,但沒有作用……。”注意,這種問題關鍵在自己的信心與恒心,聖尊們加持是無偏的。有些人因業障,信心、恒心不夠,因而暫時無法現前得加持之相,這就如同久病之人在開始服藥一樣,雖然暫時無法現前療效,但並非藥沒有作用,而是病情太嚴重了,最好的藥也無法立竿見影,馬上就消除它。我們在無始劫輪回中積累了深厚的罪障垢穢,這些罪障以我們現在的修行智慧,暫時無法頓然消除,因此不得不感受一些暫時的違緣痛苦。有些人或許因此而生疑:“爲什麼我一邊祈禱聖尊,一邊還要感受痛苦呢?”這些人應仔細反省,看看自己的信心、智慧、悲心到底如何。如果能以大信心勇猛祈禱上師叁寶,加持自己生起真實的大悲菩提心,則惡業湧現之相定可得以消除。

  聞名昔喪膽,因久習近故,

  失彼竟寡歡,知難應莫退。

  以前連聽到名稱都害怕的事,由于長久親近串習,現在偶一失去,反而會覺得憂悶不樂,所以要耐心修習,千萬不要知難而退。

  有些人雖然對自他相換菩提心生起了信心,但是作爲凡夫,仍會抱持著一些疑慮:修菩提心成就的功德真是了不起啊!但像我這樣的凡夫,要生起太困難了,所以,我還是早點知難而退……

  針對這種疑慮,作者用此偈作了回答。在解釋此頌時,對“聞名”一詞有兩種不同觀點,賈操傑大師、根索曲紮仁波切等論師認爲,這是指“聽聞到怨敵之名”,是以譬喻來勸導修行人放棄對自他相換菩提心的畏懼心。聞敵名而心驚,這是世人常遇的事情,有些人因仇敵勢力十分強大,自己一聽到名字都會害怕。後來因緣轉變,與仇敵泯滅了怨仇,雙方關系漸漸和好,終至和睦相處,變成了親友,一旦偶爾見不到面,心裏反而若有所失,非常挂念。從害怕某人到時刻不願離開某人,其轉變過程並非很困難,只要努力創造條件,最凶狠蠻橫的仇敵都可以變成親友,這一點大家都見過,或許也有過親身感受。而修習自他相換菩提心也是如此,雖然首先覺得很困難、很害怕,但一旦串習適應之後,自己會時刻不願離開,所以不應覺得有困難,就畏縮退避,失去修習的信心與決心。

  帝賢論師與根霍仁波切等有另一種解釋方法,認爲此頌中的“聞名”,即是凡夫修行人最初聽到修習自他相換菩提心之名。一些人聽到這種法門,需要以自身安樂去換取他人的痛苦,馬上會心生畏懼,甚至膽戰心驚,覺得自己永遠無法修成,而實際上,經長久觀修後,自己會時刻不願離開這種心願,一旦稍有失離,反而會悶悶不樂。所以,修行人不要認爲成就自他相換菩提心難度太大,而失去積極修習的信心,或退失自己的發心。

  在座四衆弟子,我想都應當反複思維這個頌詞的內容。雖然作爲初學者,大家都有厭離痛苦之心,開始學習大乘法門時,內心阻力也很大,但這些只是暫時困難,如果能實修,世上沒有學不會、適應不了的難事,我們不是從不會走路、不會說話的嬰孩,鍛煉成爲了今天的出家人嗎?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只要邁出了第一步,接下來的過程也就會順理成章地成就。我看很多人只是坐在經堂裏,用耳朵聽完了這些就了事,並沒有用心去想,沒有在實際中修習,因而自己仍然隨順輪回惡習,把他人看成仇敵一樣,而強烈地執著自我,這樣下去永遠得不到成就。修行人,請常處卑下,恭敬衆生,如說奉行吧,這樣自他相換菩提心才有可能生起、成熟。

  若人欲速疾,救護自與他,

  當修自他換,勝妙秘密訣。

  如果有人想以迅速有效的方法,救護自他衆生以免除一切痛苦,那他應當修習自他相換菩提心這種殊勝秘密的成佛妙訣。

  每個真正的大乘修行人都想盡快地救護自己與他人,使自他迅速從輪回苦海中解脫出來。這種大乘修行人必備的願心,要付諸實施,當然得靠一定方法,雖然大乘佛法中有衆多法門,但最爲勝妙、秘密的竅訣即是自他相換菩提心法門。大乘道最爲根本、深奧的法即是菩提心,若能發起菩提心,精進串習自他相換,即可迅速獲得二利。華智仁波切在《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說過:“自他相換菩提心一度于相續中能生起者,即能淨除多劫罪障,圓滿廣大福智資糧,當成解脫惡趣、惡生、邪墮生處。”在所有法門中,哪有比這更殊勝呢?

  然後自他相換也是秘密竅訣,因爲這種法門非小乘種性的行人所能信解,它蘊涵著深奧法義。一般爲了避免小乘行人生疑惑或恐懼,乃至誹謗,大乘修行人應極爲保密地修持,將它視爲秘訣終生修持,而不能隨意公開宣揚。《妙瓶》中說:“這種教言,是修行人秘密修持的最勝要訣,不能在別人面前炫耀,而應當在相續中修煉。”在藏傳佛教中,自他相換法門,原來只在少數人中間秘密傳授,一直在恰卡瓦格西之後,才開始廣泛弘傳。恰卡瓦格西最初見到朗日塘巴格西所作的《修心八頌》中,有“虧損失敗我取受,利益勝利奉獻他”兩句,由此而生信心,曆盡周折後,在夏熱瓦格西處求得教授,專一觀修六年而得斷除我執。這種殊勝秘密的法要,我們現在也得到了,若有心解除自他衆苦,希求證得無上安樂者,爲什麼不如說觀修呢?無論是想解除暫時的疾病等違緣,還是希求斷除修證菩提道上的大違緣,我想這種簡便易行人人可修的法門,如果自己真正能恒毅地修持,在很短時期,自己即可得到真實地受用。但現在這種末法時代,有很多人口裏喊求解脫,而甘露妙藥送到嘴邊時,真正能服取者,卻少之又少啊!

  醜二、(舍自愛):

  貪著自身故,小怖亦生畏。

  于此生懼身,誰不似敵嗔?

  由于貪著自己的身體,導致我們對微小的險難也會生起畏懼痛苦。對這恐懼之源的自身,哪個智者會不當做怨敵一樣嗔恨呢?

  衆生在輪回中,有數不清的險難怖畏,這一切怖畏的來源,並非外境,而是對自身的貪執。因爲這種無始劫串習而致的顛倒迷亂習氣,我們在遇到一些即使是微不足道的險難時,也會非常畏懼,比如說對爬蟲、虱子、小老鼠之類,有些人一見到就會驚慌不安,或者別人只是說一句誹謗恐嚇的話,自己馬上就爲之而惶恐不安,臉色都會變黑。根索曲紮仁波切在注疏中說:“因執著自身,我們有時看見自己的影子,都會以爲魔來了……。”這種事件你們也許大都有過經曆,有些人在月夜中走路時,往往會因自己的腳步聲、影子而生起怖畏,飽受驚嚇之苦。

  因爲執著自身,我們對生命、財産、名譽地位等等,那些本來無足輕重的東西,也産生了執愛,爲此也時常處于恐懼憂苦之中。世人爲生命、名利而付出的痛苦代價,這一點我想不用多說,大家有目皆可睹。面對這些殘酷的事實,我們應該反省:這些都是因執愛自身而導致,自身實際上是重重憂懼、痛苦之源。無垢光尊者說過:“一切痛苦不樂根,此身極大煩惱源。”有的佛經中甚至說:“身體是墜入惡趣之基石。”對這樣的怖畏痛苦之源,衆生因無明愚癡,竟然認賊爲子,貪愛不休,以致痛苦不堪,而真正的智者,他能明察自身過患,因此怎麼不會把它當成怨敵一樣嗔恨呢?一般怨敵只能在短時間讓自己受極爲有限的痛苦;而自身的存在,使衆生曆劫以來,飽受著輪回劇苦。自身實際上是最爲陰毒的怨敵,由于執著它而使無量衆生墮入輪回惡趣,使許許多多修行人無法趨入佛法正道。夏熱瓦格西說:“修行人如果沒有把自身看成敵人,那麼最好的上師也無法利益你;什麼時候真正能認識自身才是最怨毒的敵人,那外面一切因緣皆可成爲修行助緣。”如果不能了解貪執自身過患,而徹底舍棄自我執著,那他就自己關閉了得加持與成就之門,永遠無法步入正道。大家對照檢驗,如果自己尚未得到視身如仇的修行境界,要順利地生起自他相換菩提心,那只是空想而已。作爲初學者,當努力如教觀修,舍棄猶如自築牢獄般的貪執自身惡習,這是首要任務。

  千般需療除,饑渴身疾者,

  捕殺魚鳥獸,伺機劫道途。

  貪愛自身的人,會千方百計地爲了解除饑渴、疾病,而不惜捕殺池魚與飛鳥走獸,甚至埋伏于道途中伺機劫奪行人。

  世人因執愛自我的惡習,對自身千方百計地保護,爲了解除自身的饑渴寒熱疾病,不惜造作種種惡業。爲了滿足自身的需求,世人不顧一切,爲養活自身而當漁夫、獵人、屠夫……,不斷地殘害旁生;更有甚者,爲了取得錢財,到處偷盜、搶劫,無惡不作。在世界各地,漁夫、獵人與屠夫,還有行凶搶劫的罪犯,這幾類人到處都是;而爲了滿足口腹之欲,殺害旁生的人,幾乎遍及每一個不信奉佛法的家庭。這麼多人在不停地造作惡業,都是因爲執愛自身的惡習煩惱而造成。但是人們無論生前如何護惜自身,最終卻毫無所得,而惡業卻會絲毫不爽地成熟,爲自己招來地獄惡趣苦果。《賢愚經》中說:“戲笑殺他命,悲號入地獄,臭穢與烊銅,灌注連相續;奔刀赴火焰,劈裂碎楚毒,億載苦萬端,傷心不可錄。”到那時身體是無法護惜的啊!

  貪執自身有如是大過患,我們既然有緣明了,如果不頓然對治斷舍這種惡習,無疑還會不停地因此而造惡業,後世感受不可思議的苦痛;而且不斷舍對自身的貪執,我們也就無法生起自他平等、相換菩提心,失去了得到解脫安樂的機會。實際上自身不但招引禍患,還會斷滅得安樂的機緣,因此已入正道的修行人,他們對自身視如仇敵,視如破衣服一樣,絲毫不會有貪執之心。修行人舍棄了狹隘、渺小的我執後,要生起對其他衆生的悲護之心,就從根本上鏟除了障礙。

  或爲求利敬,乃至殺父母,

  盜取叁寶物,以是焚無間。

  有些人爲了財利與別人的恭敬,甚至不惜造作殺害父母、盜取叁寶財物等極重的罪業,以此而導致來世墮落無間地獄爲烈火焚燒。

  因爲貪執自身,世人處處以滿足自身欲求爲重…

《入菩薩行廣釋(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