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問答(叁十五):如果真正皈依了法寶並修學,對自己與他人在現世當中能夠産生的最殊勝的利益,直接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真正皈依並修學法寶後,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現世都能産生許多殊勝的利益,爲了讓道友們能對法寶的殊勝利益有所認識,從而能更加精進地聞思修正法,下面就從諸多利益中撷取一二,以供參考。
一、改善或徹底解決不如意事。世上無論遇到什麼不如意的事情,幾乎都是由煩惱習氣與業力造成的,這些都可以通過善巧運用法寶來解決,或者改善。
二、真正自利利他。如果佛法融入到了自己的心中,心裏的觀念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身口的言行也會隨之改變、調柔。從前以自我爲中心,造作的種種不如法的行爲,其結果卻是自損損他。佛法融入心相續後,內心就會受到佛法慈悲與智慧的熏陶,會認識到只有放下自我、利益他人才能真正利益自己,這樣就能真正行持自利利他的事業。
叁、改善人際關系。真正皈依了法寶,就會受持對一切衆生都不作損害的皈依法寶的學處,哪怕是對蚊蟲蝼蟻,都會以慈悲心來對待,更何況是身邊的有緣衆生呢?因此,無論是在家庭、單位裏,還是在任何一個團體中,都會因內心的這份慈悲,而給自己建造和諧的人際關系,這樣皈依法寶的弟子越多,就越有希望使社會和諧,世界和平安甯。
四、樹立自信。世上許多苦難都是由財富的多寡,種姓的貴賤,相貌的美醜,才能的高低等差異造成的。在競爭更加激烈的今天,更加加重了由此而引生的傲慢和自卑。芸芸大衆中,平庸者居多,沒有歸投依靠法寶的人,就只能在心中默默承受和掩飾自卑。真正皈依了法寶的人就不會用這些世俗的觀念來認識自己,而是用暇滿的標准來審視自己,即使自己再貧窮低賤,也不會感到痛苦。想到自己擁有的暇滿人身,如同如意寶一般,依靠它不要說今生來世的暫時安樂,連出世間聖者的菩提果位也完全可以獲得,自己的人身就是一艘解脫之舟。相反,縱然地位高貴,甚至富可敵國,沒有皈依法寶,也不過是這一世享了前世修來的福而已,于後世、于解脫毫無利益,如果因此而驕奢淫逸,放縱享樂,就更爲後世埋下了禍根,這一世的人身反而加重了今後輪回的苦。想想實際上誰更應該充滿自信呢?而在這個世界上,能值遇叁寶,又能真正皈依叁寶的人實在少之又少,所以,只有學修叁寶核心法寶的人,才是這個世界上最最幸運的人,才會擁有真正的自信。
五、對治煩惱。對治貪嗔等煩惱,會産生充分的信心。即使貪嗔等非常嚴重,也可以從所皈依的法寶中找到各種有效的對治方便。如同自己長什麼樣子,一照鏡子就能知道,同樣內心的煩惱,可以通過正法的法鏡來認清,這樣就能知道自己哪方面的煩惱更重,或者當下正被哪種煩惱控製而生苦,然後就能通過佛法中宣講的相應的對治法,使煩惱的大火漸漸熄滅。真正修學法寶的人,可以從一次次對治煩惱的經驗中,建立越來越穩固的信心。
六、輕松自在。通過真正皈依法寶而聞思修行,就能借助佛法的智慧眼,看透紛紛擾擾的輪回世間的真相,了知人生真正的意義與價值究竟何在?就不會對今生的名色財權等緊抓不放,不會甘于做煩惱和欲望的奴隸,也就不會被種種苦和煩惱所逼迫。相反,沒有佛法的智慧眼,就看不破;看不破,自然也就放不下;放不下,自然就有許多苦和煩惱接踵而至。少一分對物欲的追求,就少一分追求的壓力和求而不得的痛苦;減一分對自我的執著,就減一分貪嗔癡慢的煩惱和利益受損的痛苦;多一分對善法的行持,也就多一分積善的福報和修行的功德;增一分對佛法的串習,也就增一分出世間的智慧和成就的資糧。世間熙熙,皆爲利來,世間攘攘,皆爲利往,但追求的越多,內心的痛苦就越多,背負的壓力也就越大,而清心寡欲,以叁乘菩提爲期的叁寶弟子因爲放下了對名利等欲望的追求,內心反而充滿了喜悅和自在。
七、法隨法行。只要真正對法寶有了皈依心,自然就會去運用法寶,法寶只要得以善巧運用,它不可思議的加持就開發出來了。漸漸地,就會知道,聞思修不是做別的,是讓自己的心融入佛法,改正自己不好的習氣,和錯誤的見解等等,讓自己的心相續幹幹淨淨,直接與佛法相應。如能數數這樣串習佛法,就能讓佛法在心裏紮根,不僅能在白天保持正知正念,與佛法相應,連夜晚的夢境中也能保持與佛法相應,甚至在臨終的關鍵時刻也能正念分明。佛法的利益最爲明顯的時候,正是在一個人的臨終。臨終時其它世間法都失去了作用,兒女、眷屬、名聲、地位、財産等世間人看重的東西,在這個最爲關鍵的時刻都顯得蒼白無力,更有甚者還會幫倒忙,起的是讓人墮落的負面作用。此時,只有佛法才能唯一産生正面的作用,依靠對法寶聞思修行的善業推動和分明的正念,才能在這一關鍵路口去往下一世安樂的地方。而且,起到的不僅僅是對于下一世去向的決定作用,未來的生生世世更因爲在心中種下的佛法的金剛種子,而能漸漸趨近解脫,趨近大菩提。
八、行菩薩道。依名言谛現相而言或者按照大乘菩薩道的觀點講,由殊勝信心而引發了對法寶的皈依,進而就會趣入對大乘佛法的聞思修;有了一分對大乘佛法的學習,就有了一分對一切衆生要知母、念恩的認知;越了知衆生的恩德,就越能生起對衆生平等的報恩心等,從而發起利他的世俗菩提心,並因此而日日夜夜精進地聞思修法寶。這樣就有希望通達苦集滅道四谛聖法,乃至證悟一切輪涅萬法原本如夢如幻的大空性,而一切衆生卻因人、法二種執著,自縛于生死苦海不能出離,由此又更能增上大慈大悲的菩提心。
尤其是在物欲橫流的五濁惡世,衆生的痛苦隨著欲望的增多而日益深重,天災人禍的頻繁出現,又使得原本無常的生命更加脆弱不堪,老母有情正深陷于各種苦難無法擺脫,此時此刻,發起了世俗菩提心的佛子就更會千思萬想,當下如何才能更爲直接和究竟的利益衆生呢
衆生之所以不得出離生死,是因爲沒有找到真正的皈依救拔處;之所以受苦,是因爲造業尚在繼續;之所以煩惱不斷,是因爲常樂我淨四種顛倒執著非常牢固。認識到這些,就更會以法布施來幫助衆生:弘揚皈依法門,讓衆生找到真實可靠的歸投處;弘揚因果法門,讓衆生了知斷惡行善才能改變苦的狀況;弘揚般若法門,讓衆生從根本上認識萬法的本性,從種種迷亂的執著中徹底解脫出來。更爲重要的是弘揚淨土捷徑法門,依靠彌陀不可思議的大智悲願,能讓衆生今生就解脫生死,獲得不退位,必定成佛道。
爲芸芸衆生作法布施的修行,無一不是行菩薩道的體現,今生雖仍爲凡夫身,卻可以一樣廣行菩薩道。
九、明心見性。依勝義谛實相而言或者按照大乘不共究竟一乘了義的觀點講,法界一切有情本有的本體大空性、自性大光明、大悲周遍的佛心,本來就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自性大清淨法身功德海。這是真正最究竟了義的法寶,也就是法身如來藏的無量無邊的功德海,這些所有無量的功德,在凡夫的心的本性中,原原本本,沒有減少過一絲一毫地存在著,從來就沒有遠離過。這些所有功德存在的地方,其實就是心間明性自然智所在之處,是心寶八角無量宮。以如是大覺悟的方式,大皈依了究竟了義本來面目的法寶,一刹那間開啓了圓滿聞思修勝義菩提心的法身智慧海,就能把這些本具的功德顯發出來,就能使自己的心相續發生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像六祖慧能大師和密勒日巴尊者那樣即身成佛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