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著呢?大家一定要覺悟!
接下來,因爲有了我,認定這個我,然後才說這是“我的”。這是我的房子、我的衣服、我的尊嚴、我的名譽、我的地位、我的家人等等,這一整套東西就是圍繞這個“我”的中心,而全部成了“我的”。然後這一世就是以心裏的我執和我所執,動不動就起煩惱,好的你就生貪;不好的你就生嗔;別人超過你,你就嫉妒;你想得到,就跟別人競爭。你這一切的心,一切的煩惱,都是從這裏面出來的,所以這都是自尋煩惱。
要知道,你的目標、方向一旦建立錯誤之後,那確實是枉費了一世心力。人就是因爲不認識,才顛倒地在衣食、名利這兩條路上奔波一世。一直刹不住車,錯亂地往那個方向上走,就是因爲在根源上沒看清世間法的真相,所以行爲一直落在錯亂的逐取中,就這樣在人生之路上一次次地隨錯亂的慣性運轉,無意義地度過了這一生。
想想看,自從懂事之後,自己是不是一直都這樣錯亂的?是不是一直都搞錯了?比如自己讀書是爲了什麼?就是爲了能讓“自己”出人頭地。辛苦地工作又是爲了什麼?就是爲了賺錢,讓“自己”過得舒服,有好房、好車、好這、好那。爲什麼一年365天這樣歇不下來?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到哪裏去了?就是爲了“我”和“我的”才不斷地行動。如果不爲“我”和“我的”,今天就可以停止很多活動,就會輕松很多。不爲“我”化妝,不爲“我”講究衣食,不爲“我”看電影、電視,不爲“我的”去費心思,不就開始歇下來了嗎?
像這樣反省就知道過去的生活確實是迷亂,所做的種種都是狂人所爲。再看周遭的人,大家都暈了,整個世界都暈了,這是群體的錯亂。大家都在拼命地造生死業,都狂得刹不住車。錯亂的慣性促使人一輩子都在這條軌道上一奔到底,難得有回頭的機會。
這就像認錯了兒子,幾十年如一日,不惜勞苦,精心地愛護他、撫育他、培養他。後來發現這是不共戴天仇敵的兒子,當初在産房裏抱錯了。這幾十年養他,給他吃、給他穿、送他上學,爲他受那麼多的辛苦勞累,卻是在養仇敵的兒子。這時就傻了。一輩子全白做了,都是糊塗的行爲,這之前還把他當作心肝寶貝一樣。
妄想中的喜樂
比如一個人買了一輛奧迪車,他認爲很高級很豪華,心裏非常高興。但如果我們以中觀的正理做觀察,這輛車分解到後面,只是一堆微塵在空間排布,粗大的奧迪車根本就不存在。進一步,這一堆微塵也分析爲空,外境上一粒微塵也不存在。這時才知道,所謂的奧迪車只是一種迷亂的現象,一種來自妄想分別的現象。人是在一無所有之上,心裏打著美麗的妄想,認爲自己從此擁有了一輛真實的高級轎車,心裏就高興不已。其實,這樣的高興是建立在妄想上的喜樂。沒有妄想的話,也生不起什麼喜樂。這樣的喜樂既然是虛假的,既然是自己妄想的一種感覺,就應當舍棄,不應當是我們追求的。而且,正是這種妄想執著以及對五欲假相的貪求,讓我們不知自返,看不見什麼是內心真實的安樂,使真正的喜樂不得現前。
又比如,一個人開著奧迪車穿過城市的好幾條街道,見到街上都是像奧托那樣的低檔車,他會有高高在上的優越感,洋洋自得。但如果這時迎面開過一輛寶馬,他又會感到自慚形穢,甚至生起嫉妒、失落的心理,剛才洋洋得意滿足的快樂一瞬間就被擊得粉碎。
在低檔車前,奧迪是高檔車,坐在上面讓人自豪快樂;在高檔車前,它又成了低檔車,再也引不起快樂。樂的一生一滅,源自把車認作是高檔還是低檔這樣的妄想上。妄想讓他産生樂,也讓他産生苦。沒有妄想,就形成不了相對的苦樂。等到一切緣于假相認定而生起的苦樂喜憂都遠離了,一切現相在心中都平平等等了,內心最清淨的樂就在那裏。
一輛車是如此,一棟別墅也是如此……一切我們所追求的外境都是如此,所謂擁有外境五欲的喜樂,都只是源于妄想而來的喜樂。真實之中,奧迪本不存在,更沒有高檔、低檔之分,全都是虛假的妄想。一棟別墅也是如此,一件衣服也是如此,一頓美餐也是如此……
一輛轎車新得到的時候,開起來很興奮、很快樂。但從樂的體性上觀察,這不是真正有這樂的實體存在。這只是人覺得這是新事物,會妄求得到從沒嘗試過的東西,總有躍躍欲試的心理,第一回總是最好的。等到用多了,就再生不起從前的快樂感受。
所謂的開車,無非就是手握方向盤,腳踩油門,屁股坐在真皮座椅上,身體在空間中快速地移動。在這些動作、觸覺、位移等上本來沒有安樂的真實體性,絲毫安立不了自性的安樂。如果是自性的安樂,那無論何時何地一坐上這輛車、把油門一打開,快樂就同時來到自己身上,就像鹽的自性是鹹的,舌頭一接觸它就感受到鹹味那樣。實際上,開上一段時間之後,原先的好感覺再也沒有了,只感到身心的疲勞緊張,這時再看看自己這種被裝在鐵箱子裏發生空間中的移動,有什麼可喜可樂呢?只剩下全身肌肉、骨骼、內髒受拘束的苦。
有人問:當初開車真的很快樂呀!不然沒快樂,誰會去買車呢?不就是爲了得到快樂的好感覺才買車的嗎?
最初當然是有快樂,但這只是由許多的妄想因緣形成的快樂。比如大家都說這是好高級的一輛車,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象征,而且廣告宣傳這種車開起來多麼舒適、潇灑,再加上自己對沒嘗試過的事情充滿了幻想、好奇,在這些因緣聚合下,當最初擁有了自己的車時,這種妄想中的喜樂一下子就很強地生起來了,心裏的那份滿足、自豪充滿了內心,洋溢在臉上,看起來、摸起來、用起來,眼前的新車似乎樣樣都那麼好。
一輛車是如此,一臺筆記本電腦是如此,一個茶杯是如此,五欲的物質都是如此。廣告商了解人的心理,總是在外表上包裝得新穎精美,吸引人的購買欲,無非是引起人不切實際的遐想,讓人認定它是好,也就對它産生貪心,驅使自己必須要得到它。前前後後觀察,除了妄想還是妄想。不過,這妄想並不是不起作用,在妄想實現時當然會生起歡喜;但妄想不切合實際,也注定會破滅而讓心失落痛苦。
不斷繁殖的妄想喜樂
我們是怎樣在追求安樂的路上一路狂奔的呢?我們始終生活在一種由色聲香味觸五種幻影組成的世界裏。在我們心前,浮現出一幕又一幕的五欲美景,然後我們就采取行動,想方設法要讓這樣的美景現前。等把這些五欲拿到手裏時,我們會一陣歡喜。當舊的妄想已經不再生起快樂時,我們就會再次異想天開,朝著似乎更新、更好的方面求取,由此才覺得生活有新的奔頭。我們只有設立一個又一個新目標,才能讓自己的心再起一點興奮,維持生命幻想的持續,也才能繼續活下去。
但我們這種安樂觀和求安樂的方法,在行爲的源頭上就錯了,這導致我們一錯再錯。所以我們的人生是生活在妄想堆裏。
這樣觀察就明白:一個欲界衆生想一生擁有的種種快樂,其實就是妄想的喜樂,一個接一個地首先幻想,然後求取,然後得到或者失敗,如此就走過了人的一生。這種妄想的慣性,讓人歇不下來。一旦歇下來不求,反而會認爲是苦。其實,恰恰相反,歇下來才得到真正的安樂。
《透視輪回生命的狀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