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個故事反面的意思是:如果眼等諸根沒有對色、聲、香、味、觸五欲貪婪耽著,那就是擁有清淨的六根。這要直接在自己身上做轉變,以前對于五欲像飛蛾撲火一樣貪著追逐,結果讓自己六根不清淨。就像偷了東西就成了不幹淨的手,看了美色就成了不幹淨的眼,聽了淫聲就成了不幹淨的耳,諸如此類,就是失去了六根清淨;現在不去逐取五欲,讓身心遠離貪染,諸根就開始恢複清淨。
再有一層,就是以貪求五欲,會使諸根的功能退化。比如住在深山老林裏的人清心寡欲、耳聰目明、身體健壯,而沈溺欲海的人耳聾眼花、精力衰竭。尤其現在的人類放縱六根,貪逐五欲,諸根的功能退化得就更快速。比如看電視電影等,很快就成了近視眼。耳根經常聽手機,聽力大幅度下降。舌根嘗各種零食、有毒食品,也遭到嚴重的損壞。意根日夜不斷地分別,心識變得狂亂、浮躁。像這樣就叫諸根加速退化。如果大家能迷途知返,重新讓自己的心回到正位上來,就會使六根恢複活力。
這樣以遠離貪欲具足諸根的緣故,身心就會有定力,身、口、意就能自在地運轉,也就從原來貪欲奴隸的狀況中擺脫出來,重新當家作主。
這裏又可以講一個公案:
民國有個理發匠,住在南京郊外的花崗岩附近。他每天挑個擔子上街去理發,收入達到兩百文錢,就收攤子回家,因爲每天的飲食只需要這麼多。其余的時間,他就到花崗岩的報國寺拜佛、念佛。他念佛時專心致志,眼睛不看其他地方。到吃飯時就回家。報國寺的老和尚見他很恭敬,偶然留他吃午飯,他終究不答應。
有一天,他自己知道時間到了,決定生西方。就沐浴完換好衣服,端身正坐,叫兒子請老和尚來助念。老和尚剛到他面前,就合掌念佛、坐化生西。
這位理發匠就是因爲心裏不貪,所以就不被五欲所牽,有自己的自由。他把身心精力都用在最有意義的修法上,結果辦好了往生大事,臨終時預知時至,自在地往生淨土。
【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能奪故;】
如果我們遠離了貪欲,就不會起羨慕、謀求乃至占取別人財物的心,這樣財物也就不會被怨家奪取。自己在擁有財物上完全是自在的,根本不操心財物會被損壞、奪取等。
【叁、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
有貪欲就少福,離貪欲就多福。越是離貪,福德就越大,最後毫無貪欲,就什麼都不缺少。
心裏的貪欲越強,抓得就會越緊,心量也就越狹小。這樣以悭貪的業就只有感受求不得苦。比如墮爲餓鬼得不到受用,生活非常艱難,下至一滴水都得不到,即使得到了一點,喉嚨細得像針一樣也無法進食。就是因爲因地心裏悭貪,總想把東西緊緊地抓住,不許絲毫放出,這樣緊抓當然就沒有東西進來。相反,不悭貪整個心就是開放的,沒有什麼要抓牢,也就隨心所欲什麼都能自在擁有。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
如果得到王位,就有各種珍奇妙物都奉獻在座前,應有盡有。
【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由于昔時不悭嫉故;是爲五。】
遠離貪求,結果所得到的比預想要好上一百倍,原因就是因地沒有悭貪、嫉妒。
在悭貪、嫉妒時,我們的心狹小封閉;而遠離悭貪、嫉妒時,我們的心就非常開闊、廣大,這使得感果的力量變得巨大。就好比一盞燈如果不想讓人分享光明,用燈罩把燈罩住,就只在很有限的範圍裏發光。如果能完全撤掉屏障,燈的光明頓時就遍滿了空間。就像這樣,把人爲設立的屏障撤掉,自己的所得能施舍、別人的所得能隨喜,就是大展心量,也就大增福德!
總之,福德是隨心量而定,心量小福德就小,心量廣大,福德就廣大。心沒有被貪欲遮障,就能發出極廣大的心,福德也就無量倍地增長。所以心無所住而行布施,福德就像虛空一樣廣大。
下面講一則“地上天福”的公案:
印度頻婆娑羅王有個大臣叫樹提迦。他家擁有無量財富,一切受用都是自然而來,不費人工。
有一天國王坐朝,忽然刮起大風,一塊白細棉紗手巾飄到了大殿前面,不是世間之物。國王拿起來給群臣看,大家都說:“這是國家興旺之兆,是天賜的祥瑞!”只有樹提迦沈默不語,國王問是什麼緣故,樹提迦回答:“臣不敢欺騙大王,這是臣家擦拭身體的毛巾,挂在水池旁邊,風偶爾吹到殿前了。”
過後幾天,又有一朵五色金花,像車輪那麼大,飄落在王宮大殿前。國王又一次招來樹提迦請問,樹提迦回答:“臣不敢欺騙王,這是臣後園萎落的花,風偶爾吹來的。”國王大驚,對樹提迦說:“我想到你家觀賞遊玩,帶二十萬人來,你家容得下嗎?”樹提迦說:“任隨大王的意思。”
國王說:“哪天去呢?你能事先做好准備嗎?”回答:“不論哪天來,不必准備,臣家有自然的床席,不必人鋪;有自然的飲食,不需人做;自然端來,不必呼喚;吃完自然撤走,不必回頭。”
國王就帶領二十萬兵衆從他家南門進入,見到叁十個童子,長得非常端正可愛,國王說:“這是你的兒孫嗎?”
回答:“這是臣家守門的奴仆。”
國王又往前走,到了內閣門口,出來叁十個童女,絕世無雙。國王說:“這是你的妻女嗎?”
回答:“這是臣家守內閣的仆女。”
繼續向前,走到堂前,只見白銀爲壁、水晶爲地。國王以爲是水,害怕地不敢往前走。樹提迦說:“這些東西都堅固無比,不會損壞。”就帶著國王登上去,請國王坐在金床上,面對著玉幾。
樹提迦的妻子從一百二十重七寶帳中徐徐走出,對國王作禮,正舉頭時,眼裏自然流淚。國王問:“你爲什麼不高興?”
她回答:“我聞到國王身上的煙氣,所以就流淚。”
國王說:“貧民燃脂,諸候燃蜜,天子燃漆,漆也沒有什麼煙,怎麼會出眼淚呢?”
樹提迦回答:“臣家有明月神珠,挂在殿堂上,晝夜光明朗照,不必要火光。”
在殿堂前有十二重高樓,廣大壯觀,看東面時能見到西面,國王就在裏面周遍遊覽,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一個月。大臣紛紛上奏請國王回朝。國王沒有回家的意思,又在園林水池裏遊玩,一晃又是一個月。
樹提迦在國王回宮時,以绫羅彩緞供養隨從的二十萬人。國王告訴群臣:“樹提迦本來是我的臣子,他的舍宅婦女怎麼比我還好?我想帶四十萬人討伐奪取他,你們說可以嗎?”群臣說:“可以!”
國王就帶著兵,在他房舍旁邊包圍了一百重。忽然從門裏走出一個大力士,舉著金杖一比劃,四十萬人馬全部撲倒,不能再前進了。
樹提迦乘著雲母寶車,出來問大家:“你們想起來嗎?”大家說:“想起來!”樹提迦舉手一揮,人馬都起來了。國王知道這是無法以強權奪取的,就只好撤兵回宮。
後來國王和樹提迦一起去見世尊,問起樹提迦前世的因緣。佛就告訴他倆:“無量世時,有一位商主在山道上行走,遇見一位生病的僧人,發了敬愛之心。布施房屋、飲食和種種資生物品,使他什麼都不缺乏。在這樣做的時候,心裏發願:“願我來世受天上自然的供養,又願早成佛道,救度叁惡道。”因爲他宿世做了布施,所以今生住在地上也享受天福。當時的商主就是樹提迦,當時的病僧就是我。”
樹提迦前世修離貪的善道。他遇到病人,盡量無悭吝地爲病人提供飲食、住宅和生活所需,然後對所作的功德又以發願作印持。這樣種好了善業種子,因緣成熟,就顯現出極廣大、圓滿的福報。雖然身在人間,卻以福德力享受到天福,不必勞作而自然擁有,種種珍奇妙物都稱心如願。
這樣的福報只有他能享受,國王沒有資格享受,所以再怎麼動用武力也奪不走絲毫。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後成佛時,叁界特尊,皆共敬養。】
如果修遠離貪欲時能把功德回向在成佛上,以後成佛就成爲叁界最尊最貴的福田,爲無量人天恭敬供養。
如果我們修大乘,就一定要追究清楚:我現在修離貪究竟想求得什麼?對此要有深遠的考慮。要知道這是爲了求成佛,成爲叁界無上的福田。能確立這樣的志願,就會朝著這個偉大的目標進取,會盡心盡力地在“遠離貪欲”這一條上實修,會讓自己的心量盡可能廣大,盡可能施舍,而這樣所得的功德又自覺地往無上菩提回向,由此就積聚起廣如虛空的福德。到成佛時,自然出現以無量福德所成就的如來色身,成爲叁界恭敬供養的大福田。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六)》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