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關于聞思修般若的開示

  關于聞思修般若的開示

  這是上師仁波切在《入行論·般若品釋——淨水如意寶》第39講中,所作的有關般若法門學修的隨堂開示,小標題是爲了閱讀方便,整理時增加的。

  遇到佛法很幸運

  大家要知道佛法是不可思議、無與倫比的甘露妙法,是導師佛陀在叁大阿僧祇劫中經過了許許多多的苦行後,才給我們留下的甘露的法門。佛法一字千金,每字每句都有打開智慧的作用,能斷除我們很多的煩惱、業障,對治我們不如理的心態。

  所以這一生得到暇滿的人身寶,遇到這麼殊勝的佛法僧叁寶,能自由自在地學修佛法,做自利利他的事業,應該感覺非常幸運,這是千千萬萬劫中都難遭遇的殊勝機會。而且下一次幾乎不可能像今世一樣遇到叁寶,像現在這樣自由自在地學修以大乘般若法門爲主的佛法,行持這種聞思修弘法利生的事業。

  因此對于學修佛法,要比自己的生命還要珍惜,比上班工作、日常的生活等,都還要高度重視。每天之中的每一分鍾都是如同黃金一樣珍貴,應該要善加運用。

  只有佛法才能帶來大安樂

  想消除心裏的煩惱和苦,獲得徹底的安樂,如果去找個中醫、藏醫,抓個中藥、藏藥,或者用別的外在的方法,想刺激感官,讓自己徹底獲得快樂,這是絕對做不到的,過去沒有這樣的情況,現在未來也絕對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心裏要得到真正永恒不退轉的安樂,必須要學修出世間的佛陀的正法。能讓衆生徹底、真實、永遠,像佛一樣究竟大安樂的唯一的修法,就在佛法當中,尤其就在般若大智慧的法門當中,所以大家要高度重視。

  大家要在身心上真正獲得智慧、慈悲和力量,這樣的修行功德,不但自己能直接享受,甚至間接還可以讓叁界六道的一切老母有情都徹徹底底地斷除煩惱,清淨業障,遠離生死苦海,趣向解脫光明大道。這些不可思議的諸佛菩薩偉大的事業,依靠般若的修行是完全可以搞定的。

  般若是一切煩惱的正對治

  衆生沒有看破,沒有放下,沒有看到有漏法的種種過患,尤其是對所謂世間的快樂,也就是壞苦,一直上當,讓自己千劫萬劫地墮落在叁惡趣,並且今後轉生在輪回的習氣種子每天都還在增加。但如果殊勝的般若智慧一旦在相續中生起,千萬劫的煩惱種子習氣的力量就以一刀斬斷的方式連根斷除了,因爲它遭遇到了最強大的對治力量。

  學了般若法門就能知道,心和境二者都是觀待後才有的,是假立,是虛妄的,是能所二取的戲論法,而不是本有的,不是自性有的,不是真實存在的,完全就是如同夢中見到的山,並且見山的眼識也是一樣的,兩者都不是真實存在的,在虛妄分上,沒有任何差別。如果你不是像研究學問那樣,而是以修行爲目的,以理抉擇而引生出一個正見,那麼這種正見一旦堅固而領會了,它的力量將會非常強大。

  所以般若的力量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寂天菩薩在講到“若實無實法,悉不住心前,彼時無余相,無緣極寂靜”的時候,在名言顯現上,甚至就飄浮到空中,而消失了身影。之後是在虛空中,繼續給大家解說這樣甚深的、無相的,可以徹底推翻一切戲論的殊勝修法。

  沒有般若,佛法將流于形象

  現在很多人念啊,修啊,打坐啊,做很多看起來好像是大乘菩薩的行爲,如果相續中充滿了雜染的煩惱,對于一切的一切都是執著的,那麼這些實際上都是形象而已,沒有多大的意義和功德。比如說要弘法利生,會聽到一些別人口裏的贊揚,本來這個贊揚就像山谷當中出現的聲音,是一個空相,本來就沒有什麼可以執著的,而沒有般若智慧的人,就會對這樣的名聲放不下,看破不了。這樣說你好就高興,說你不好就不高興,那還怎麼能像聖者們那樣直接做弘法利生?這是沒有任何希望的。

  今生學修般若的殊勝因緣成熟的時候,你把這樣的殊勝因緣放在一邊,去抓一個次要的,說是想給一切衆生做大利益,這等于就是在欺騙諸佛菩薩,在自欺欺人。

  聞思般若法的目的是爲了修行

  大家學習般若大中觀的目的,就是以叁輪體空的般若攝持,對人,境,和事情,能當下“看破”、“放下”。如果我們耳裏聽著般若,眼裏看著般若,口裏談著般若,但是平時依然是以“實有”的、“存在”的、“堪忍”的、真正“自性有”的心態來應事接物,絲毫未嘗試學著用般若大中觀的正確觀察方法把它真正看透,這樣就無法提高般若聞思修智慧。

  有一部分道友雖然很精進地看書,記住了很多般若的法相名詞,但可惜的是,他只是按照世間學校裏學習知識、研究學問一樣的心態在學,沒有認識到般若能對治所有二取所攝的迷亂,沒有把法寶當成修行的殊勝的教授,沒有准備去應用這些正在學的殊勝內容。

  我們很多人理論上不是不通,是通一點,但是他沒有特別想去真正修行,或者不是特別相信這些法能在日常生活中産生很多的作用。就像一個人很久很久沒有吃到東西,好心人送給他了一個包子,他把包子拿在手裏,嘴上還在一直說我很餓,卻不知道去吃,那旁邊的人怎麼能幫助到他呢

  

  表面上,大家確實遇到了殊勝的般若法門,但實際上,沒有在自己的身心狀態上體現出般若大智慧的妙力,沒有以般若的力量觸動自己。沒有去真正享受這樣甘露妙法的美味。這就非常非常可惜。

  所以大家要知道現在不是缺耳朵裏聽的法,不是缺眼睛裏看的法本,不是缺旁邊的佛友,缺的就是自己沒有真正去運用、修行。

  般若的運用體驗

  能夠善巧運用般若的地方,就是大家的日常生活。因爲大家的眼耳等,每時每刻都在見在聽等,心也在分別。這些分別的當下,心和境二者平等都是虛妄的,是無生空的,這種空的真正的當下,是心的本性。當下萬法的本性,都是能所二取空的,遠離戲論的,起心動念的當下,見聞覺知的當下,現起的無論是什麼樣的心識,什麼樣的形狀,什麼樣的東西,當下顯現的時候,都猶如水月一般,猶如夢境顯現一般。如果學習了般若後,能這樣提起正知正念護持而安住,那麼當下很粗糙的,很不舒服的,很不悅意的,被境界控製住了的那個心,馬上就會對內外任何法沒有執著,很坦然的,成了很輕松,很透明。對一切的戲論法,在當下一刹那,沒有看見,沒有聽到,沒有覺受,但是在無分別的智慧當中,又是了了明明的,現而無自性的。這時就知道萬法就沒有離開過真如離戲的本體,就會對通徹無礙離戲的無生大空性本來面目,以自明自知的自證智慧,生起毫無疑問的,內心深處徹徹底底斷定而不退轉的勝解信。

  就像水裏顯現各種水紋,水的深處沒有動搖;就像大海的表面波浪翻滾,而海的深處如如不動一樣。起心動念的時候,如果沒有覺察而悟入,就會分別和執著出很多形形色色的,雜亂的顯現來,這些顯現都是迷亂的戲論。但是觀察而悟入了,坦然安住在了真實叁輪體空的境界,初學者通過正知正念,稍稍的憶念而護持一下這個狀態,然後再過一會,這些迷亂的、不自在的、東看西想等等的起心動念,以及所顯現出來的形形色色不同的這些法,都變得毫無執著,毫無障礙,完全像虛空的中央一樣心性通徹無礙。在這種狀態中,確實會真正體會到心和境完全都是虛妄的,不真實的。剛剛講的這些是我自己的一點相似理解和相似修的狀態,不一定非常可靠。

  般若是金剛密法的基石

  現在是真正到了無明黑暗覆蓋的末法時代,在這個時代裏要能夠開悟,必須具備一個不可缺少的,最根本的方便,那就是學修般若法門。般若就是能一了百了,一成功就大成功的殊勝法門。而且,般若是無論修禅宗,大手印,還是大圓滿,都不可缺少的、根本的、唯一的根本基礎法門。

  這點在傳承上師的很多教言中,是一而再,再而叁地作了強調。我們的傳承上師,比如全知無垢光尊者的《七寶藏》,全知麥彭仁波切的《定解寶燈論》、《叁真心論》,還有法王上師的著作中,都強調了要修大圓滿,對現在人講必須要打好般若堅實的根基。而且過去傳承上師大德們在傳統上,都將《中論》等的大中觀法門作爲大圓滿的前行來講。

  現在我們道友們共修時耳朵裏聽到的,眼睛裏看到的,就是無上的佛陀藉以開悟成道的,究竟的精華,也就是般若心要。但是每個人在內心當中學修得怎麼樣,要反省觀察一下。

  只要以真正信心修行,就已經與般若相應

  學佛法就是要改變自己的身口意,首先要在心態上發生轉變,一旦你心態有了轉變,做事的身和說話的口就全部轉變過來了。沒有轉變,沒有提高,等于沒有修行上的進步,等于沒有學到真正的佛法。

  當今時代的人,對《入菩薩行·般若品》當中講的大乘四念處,紮紮實實地專學並通達後,去修行大乘般若法門,就非常有希望,不說今生的小悟,大徹大悟的希望都會有。這是因爲般若法門特別的了義殊勝,不管是誰,只要以真正信心在修習,根基就已經相應了。佛法的加持力就是讓衆生開悟的,過去佛也是衆生,也是遇到這樣的法,修行後才開悟了的。佛法裏沒有說必須要怎麼怎麼樣的人才可以開悟,怎麼怎麼樣的人就得不到法。有人說法的加持變了,所以修持後得不到法的加持,這是不可能的。佛法在過去現在未來都沒有任何的差別,都是初善中善後善的,純金般的妙法。

  專學專修才能保證成功

  年輕人要更加下功夫學習般若。但是要引起注意的是,雜學是沒有效果的,結果會亂套。大家自己的情況自己了解,先考慮你的根基、時間、工作和生活,然後再看自己能同時學好幾個法門,你自己回家反思一下,就會很清楚。如果同時在學很多個法門,但每個都馬馬虎虎,學與沒學也看不出差別,那麼雖然口口聲聲說暇滿難得,珍惜時間,但實際上時間都浪費了,那真是太可惜太可惜了。

  尤其是山下的在家道友們,你們的很多問題我也非常清楚。因爲我一直在關注你們,觀察你們。你們學修佛法如果沒有産生效果的話,確實對你們一輩子起不了多大的幫助,希望你們盡量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用清淨智慧來辨別抉擇後,專學專修才能保證成功。

  

《關于聞思修般若的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