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3本字典中找到 68 条与“IR”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67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当前显示“法称(Dharmakirti 约6~7世纪)”的词条结果 显示所有
中国百科全书 【1】法称(Dharmakirti 约6~7世纪)

  Facheng

  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佛教因明大家。据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第26章的记载,生于南印度睹梨摩罗耶国。早年习婆罗门教各种学派的教理,后学佛法,赴中国印度那烂陀寺从护法出家,习唯识学。后从陈那弟子自在军学《集量论》,成绩优异;对《集量论》作出评释,进一步发展了陈那的因明学说。其要点为:①强调现量“无错乱”,是真实的、纯粹的感觉,不是错觉;②现量的认识对象——自相,“为胜义有”,是真实的存在,具有“起识”的功有;③认为现晴天霹雳必须是“亲证”的;④改革三支作法,主张合因、喻为一体,颠倒其顺序,将喻体提前,并把同喻、、异喻分开单独列式,宗支常常省略;⑤将因区分为自性因、果因、不可得因三大类,进一步明确了因明比量的格式;⑥废除因过中的“不共不定”的规定。他对种姓制度持批判态度,在其《金刚针论》中指出:吠陀非正理,所有婆罗门法,道理亦非。主要著作为《量评释论》(存梵、藏文体)。另有《正理一滴论》、《诤正理论》(以上存梵、藏文本)、《量决择论》、《观相属论》、《因一滴论》、《成他相续论》(以上存藏译本)等。(罗  )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