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tuojing
佛教經典。亦稱《小無量壽經》,簡稱《小經》。與《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合稱淨土叁部經。一般認爲在1~2世紀印度貴箱王朝時期已流行于犍陀羅地區。
譯本 漢譯最早爲後秦鸠摩羅什所譯。1卷。異譯本有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小無量壽經》1卷(已佚);唐玄奘譯《稱贊淨土佛攝受經》1卷。梵文本在9世紀由中國傳入日本,近代由馬克斯·缪勒與南條文雄在倫敦校刊印行,並于1894年譯成英文,刊載于《東方聖書》第49卷。在日本,有南條文雄、荻原雲來、推尾辨匡、河口慧海、寺木婉雅、高畑崇導等,依據梵、漢、藏文譯出的數種日譯本。高畑崇導還把鸠摩羅什的漢譯本于1979年譯成英文。此外尚有《佛說阿彌陀經梵文和漢二譯對照》本與《無量壽經梵文和漢五譯對照》合並出版。此經的藏譯本雖從梵文譯出,但譯文已受到西藏原有宗教思想的影響。
內容 阿彌陀爲淨土宗信仰的佛名號,佛教說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淨土”,故又稱“接引佛”。他原爲國王,後捐棄王位,發心出家,名法藏比丘,對佛發四十八願;行果圓滿,隨願所成,光明壽命,悉皆無量。此經敘述佛在祗樹給孤獨園對舍利弗等講說西方極樂世界的無上莊嚴:有七寶嚴飾的樹林、樓閣,有八功德水池,諸色微妙的蓮花,妙聲自然的衆鳥;衆生但受諸樂無有衆苦;只要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死後即可往生該處等。由于此經漢譯約僅2000字,容易背誦,加上修行方法簡便,故在中國流傳甚廣,影響頗大,成爲淨土宗信仰者每天必讀的課本。宋明以後成了寺院中每天必念的日課,淨土宗也隨此經的流傳而影響日益擴大。
注疏 現存注疏在中國主要有隋智顗《阿彌陀經義記》1卷;唐慧淨《阿彌陀經義疏》1卷,窺基《阿彌陀經義疏》1卷、《阿彌陀經通贊疏》3卷;宋智圓《阿彌陀經義疏》1卷,元照《阿彌陀經義疏》1卷,戒度《阿彌陀經義疏聞持記》3卷;元性澄《阿彌陀經句解》1卷;明大佑《阿彌陀經略解》1卷,傳燈《阿彌陀經略解圓中鈔》2卷,祩宏《阿彌陀經疏鈔》4卷,大慧《阿彌陀經已訣》1卷,智旭《阿彌陀經要解》1卷;清徐槐廷《阿彌陀經疏鈔撷》1卷,淨挺《阿彌陀經舌相》1卷,續法《阿彌陀經略注》1卷,彭際清《阿彌陀經約論》1卷;近代有黃智海《阿彌陀經白話解釋》1卷等。另有新羅圓測、元曉、遁倫、憬興、玄一、太賢以及日本源信、源空、聖聰等人注疏多種。(梁孝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