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所說之聖教分爲八種,即:(一)胎化藏,乃說佛在胎中化現之經。(二)中陰藏,乃說從逝世至次生間中有(中陰)之經。(叁)摩诃衍方等藏,即大乘經。(四)戒律藏,即律典。(五)十住菩薩藏,乃說菩薩修因證果之大乘經。(六)雜藏,雜說叁乘及人天修因證果等之大小乘經。(七)金剛藏,乃說等覺菩薩修因證果之經。(八)佛藏,乃說諸佛所說法、神通變現,以化度衆生之大乘經。[菩薩處胎經卷七出經品]
(二)大小乘各有經、律、論、雜等四藏,合稱爲八藏。即:(一)經藏,即四阿含經。(二) 律藏,即四分(比丘法、比丘尼法、受戒法、滅诤法)、十誦律等。(叁)論藏,即阿毗昙等論。(四)咒藏,即除一切疾病陀羅尼、辟除諸惡陀羅尼等。(以上四者,是爲小乘聲聞四藏)(五)經藏,即妙法蓮華經、大方廣佛華嚴經等。(六)律藏,即菩薩善戒經、梵網經等。(七)論藏,即大智度論、十地經論等。(八)咒藏,即楞嚴咒、大悲咒等。(以上四者,是爲大乘菩薩四藏)[大乘義章卷十叁藏義]
(名數)八部之法藏也。詳見藏條。
(名數)一、胎化藏,二、中陰藏,叁、摩诃衍方等藏,四、戒律藏,五、十住菩薩藏,六、雜藏,七、金剛藏,八、佛藏。見菩薩處胎經七。[囗@又]大衆部立八藏。以聲聞藏與菩薩藏各立四藏故也。四藏者,經律論之叁藏及雜藏也。義林章二本曰:“大衆部又說八藏,菩薩聲聞各有四故。”
[出處胎經] 藏即含藏之義。謂佛滅度後。阿難結集如來所說經法。以此八藏類攝無遺也。(梵語阿難。華言慶喜。)一胎化藏胎化藏者。謂佛說胎中化現等事。如菩薩處胎等經是也。二摩诃衍藏梵語摩诃衍。華言大乘。摩诃衍藏者。即佛所說法華涅槃華嚴等諸大乘經是也。叁中陰藏謂此色身死後。未托生前。名爲中陰。中陰藏者。如佛所說中陰等經是也。四戒律藏戒律藏者。謂佛所製在家出家。及大乘小乘諸品戒法。如僧祇等律部是也。五菩薩藏菩薩藏者。謂佛所說大乘諸經。明諸菩薩修因證果之 - 明·一如等 撰
[出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藏即含藏之義。謂含藏諸法文理。而有經律論咒之不同。經者。法也。常也。凡聖之所軌則曰法。魔外不能變壞曰常。律者法也。謂分判輕重持犯之罪。如世之法律論議也。謂論議種種諸法甚深之義也。咒者願也。謂祈願種種如意殊勝等事也。蓋以聲聞緣覺大注乘之不同。故有八藏之名焉。(魔外者。天魔外道也。)一經藏經藏者。即四阿含經是也。(梵語阿含。華言無比法。謂世間之法無可比也。四阿含者。增一阿含。長阿含。中阿含。雜阿含也。)二律藏律藏者。即四分。 - 明·一如等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