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諸佛菩薩種種印契(梵mudra^ )之美稱。或專稱以生財寶爲目的之印契;然此財寶未必指有形之財物。如寶生佛、金剛寶菩薩之叁昧耶印皆爲寶印,分別稱爲寶叁昧耶印、叁昧耶寶印。依蓮華部心軌等金剛界系行法之儀軌,行者行“撥遣”後,須結此印並誦咒。蓋此印乃五佛灌頂、四佛系鬘、如來甲胄印之總印,含攝其他一切印,故緊急時可略去其他一切印,獨依此一印及其真言。[二卷本教王經卷下、蓮華部心軌、勝初瑜伽軌]
(二)刻有本尊之種子、真言等之印。日本一般于寶塔、寶珠中央書寫本尊之種子,簡單者亦在方形或圓形之輪畫中作“卍”字或衑(s/ri^,室利),以應巡禮聖迹者之請,給予蓋印。
(術語)叁寶中之法寶也,又叁法印也,是諸寶中之實寶,堅固不壞,故名寶。印智度論四十七曰:“于諸法中法寶是實寶,今世後世乃至涅槃,能爲利益。如經中說:佛語比丘:爲汝說法,所說法者所謂法印,法印即是寶印,寶印即是解脫門。複次叁法印名爲寶印叁昧。”楞嚴經曰:“此經名大佛頂悉怛多槃怛羅無上寶印。”寶悉地成佛陀羅尼經曰:“常住真如寶王大印。”[囗@又](術語)諸佛菩薩種種之印契,美稱之而雲寶印。[囗@又](印相)寶生印及菩薩印生財寶之寶形印,略稱雲寶印。[囗@又](術語)印佛之種子,真言等者雲寶印。烏樞瑟摩經曰:“以莽度迦木刻其印,一內木印于蘇蜜燒之,及出以印印山山碎,印海海竭。”[囗@又](譬喻)念佛之心印,堅固不壞,譬之國王之寶印也。觀佛叁昧經十觀佛密行品雲:“譬有貧人,依豪貴衣食。時有王子出遊,執大寶瓶,瓶內藏王寶印。貧者詐來親附,拏寶瓶逃走。王子覺之,使六大兵乘六黑象追之。持瓶人走入空野澤中,毒蛇自四面來,欲齧持瓶者。惶懼而東西馳走,見空澤中有一大樹蓊郁,頭戴寶瓶,攀樹而上。時六兵疾馳至樹下,貧人見而吞王寶,以手覆面。六黑象以鼻絞樹倒之,貧人墮地,身體散壞,唯金印在寶瓶放光,毒蛇見光四散。佛告阿難: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壞,亦複如是。”宗鏡錄九十五有釋。
1.指叁寶中的法寶。2.叁法印。3.指諸佛菩薩種種的印契。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