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忏摩?忏摩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翻譯名義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忏摩”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忏摩”的解釋

  (一)梵語ks!ama。意譯悔、忍恕。謂乞請他人忍恕自己之罪過。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八(大二叁·六六五下):“諸人(中略)共相謂曰:“此之一人,于我等處,凡有所作,常爲先首,我不相助,彼定生嗔。我等食竟,從乞歡喜。”食已,詳至其所,俱共忏摩。其少年者,即便禮足;若老大者,手撫其肩,告言:“具壽!汝可容恕?””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中之四下(大四○·叁四九中):“梵雲忏摩,此翻悔往。”[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二第十五隨意成規](參閱“忏悔”6772)

  (二)梵語ks!auma。系以野麻作成之衣。語出四分律開宗記卷叁末。另據大唐西域記卷二之說,印度人所著衣物中,以野蠶絲製成者稱爲憍奢耶衣,以麻類製成者即稱爲叢摩衣。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忏摩”的解釋

  (術語)K&sdotblw;amaya,譯曰忍恕請忍恕于人之辭。寄歸傳二曰:“忏摩乃是西音,身當忍義,(中略)口雲忏摩,意是請恕。”然舊譯家翻爲悔。資持記中之叁曰:“梵雲忏摩,此翻悔往。”見忏悔條。[囗@又]衣名。四分律開宗記叁末曰:“忏摩衣K&sdotblw;auma,野麻作衣也。”西域記二曰:“[宋-木+最]摩衣,麻之類也。”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忏摩”的解釋

  簡稱忏,是悔過的意思。見忏悔條。 - 陳義孝編

【翻譯名義集】對“什麼是忏摩”的解釋

  此翻悔過。義淨師雲:忏摩,西音忍義。西國人誤觸身雲忏摩,意是請恕,願勿嗔責,此方誤傳久矣,難可改張。應法師雲:忏,訛略也。書無忏字,正言義摩。此雲忍,謂容恕我罪也。天臺光明釋忏悔品,不辨華梵,但直釋雲:忏者,首也;悔者,伏也。如世人得罪于王,伏款順從,不敢違逆。不逆爲伏,順從爲首。行人亦爾,伏叁寶足下,正順道理,不敢作非,故名忏悔。又忏名白法,悔名黑法。黑法須悔而勿作,白法須企(去智切,望也)而尚之。取舍合論,故言忏悔。又忏名修來,悔名改往。往日所作不善法,鄙而惡之,故名爲悔。往日所棄一切善法,今日已去,誓願勤修,故名爲忏。棄往求來,故名忏悔。又忏名披陳衆失,發露過咎,不敢隱諱。悔名斷相續心,厭悔舍離,能作所作合棄,故言忏悔。又忏者名慚,悔者名愧。慚則慚天,愧則愧人。人見其顯,天見其冥,冥細顯粗,粗細皆惡,故言忏悔。淨名疏雲:今明罪滅有叁:一作法忏,二觀相忏,叁觀無生忏。作法忏,滅違無作罪,依毗尼門;觀相忏,滅性罪,此依定門;觀無生忏,滅妄想罪,此依慧門。複次,違無作罪障戒,性罪障定,妄想罪障慧。作法忏者,如律所明,作法成就,能滅違無作罪,而性罪不滅。大論雲:如比丘斬草害命,二罪同篇,作法忏二,無作滅,害命不滅;雖違無作滅,性罪未滅。觀相忏者,如諸方等經,所明行法,見罪滅相。菩薩戒雲:若見光華種種好相,罪便得滅;若不見相,雖忏無益。若見好相,無作及性二罪俱滅。觀無生忏者,此觀成時,能除根本妄惑之罪。如拔樹根,枝葉自滅。普賢觀雲: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實相。衆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 宋·普潤法雲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忏摩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