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nis!yandaphala。又作依果、習果。爲五果之一。即從等同之因所流出之果。從善因生善果,從惡因生惡果,從無記因生無記果;例如從前念之不善心生後念之不善心或不善業。蓋等流一詞,即指等同流類之意;以因與果之性質同類,故稱等流。據俱舍論卷六載,等流果系自“六因”中之同類因、遍行因而來。[大毗婆沙論卷一一叁、俱舍論卷十七、雜阿毗昙心論卷叁、入阿毗達磨論卷下、成唯識論卷八、大乘義章卷叁本](參閱“五果”1112)
(術語)五果之一。從善因生善果,從惡因生惡果,從無記因生無記果也。例如從前念之不善心生後念之不善心或不善業也。果性似因性而流出,故雲等流果。又等流爲等同流類之義,因果之性同類,故雲等流。舊譯謂之習果。對于因,則六因中由同類因與遍行因而生者曰等流果。唯識論二曰:“等流果,果似因故。”俱舍論六曰:“等流果,似自因法,名等流果。謂似同類遍行二因。”唯識述記二末曰:“等謂相似,流謂流類。”
瑜伽九卷一頁雲:與等流果者:謂若從彼出,來生此間人同分中;壽量短促,資財匮乏,妻不貞良,多遭誹謗,親友乖離,聞違意聲,言不威肅,增猛利貪,增猛利瞋,增猛利癡;是名與等流果。
二解 如五果中說。
叁解 瑜伽八十四卷十叁頁雲:爲當來世猛利貪等生成之因,而和合故;名等流事。
四解 入阿毗達磨論下十四頁雲:同類遍行因、得等流果。果似因故;說名爲等。從因生故;複說爲流。果卽等流,名等流果。
五解 成唯識論二卷七頁雲:等流習氣爲因緣故;八識體相、差別而生;名等流果。
六解 成唯識論八卷四頁雲:二者、等流。謂習善等所引同類,或似先業,後果隨轉。
七解 俱舍論六卷二十頁雲:似自因法,名等流果。謂似同類遍行二因。若遍行因,亦得等流果;何不許此卽名同類因?此果但由地等染故,與因相似;不由種類。若由種類,果亦似因;此果所因,乃名同類。故作是問:若是同類因,亦遍行因耶?應作四句。第一句者,非遍行法、爲同類因。第二句者,他部遍法、爲遍行因。第叁句者,自部遍法、爲遍行因。第四句者,除前諸相。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