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語)梵語袈裟Ka&sdotblw;&amacron;ya,譯曰壞色。避青黃赤黑白五正色,以他之不正色染壞之,故曰壞色。有叁種:一,青壞色。二,黑壞色。叁,木蘭壞色。此爲如法之袈裟色,以作法衣,因而法衣稱爲袈裟。遺教經曰:“汝等比丘,當自摩頭以舍飾好,著壞色衣,執持應器,以乞自活。”梵網經下曰:“應教身所著袈裟,皆使壞色,與道相應。”行事鈔中之叁曰:“四分雲壞色者,若青黑木蘭也,彼得衣不作叁種壞著者墮。”六物圖曰:“律雲:上色染衣不得服,當壞作袈裟色,即戒本中叁種染壞皆如法也。”
即袈裟,因袈裟避青黃赤白黑之五正色,而以不正色染壞之,故名壞色。有叁種之壞色,即青壞色、黑壞色、木蘭壞色,這叁種壞色是最合法的袈裟色。 - 陳義孝編
染色的,指「僧衣」。 - 莊春江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