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用語。古因明之祖足目所立因明“似能破”十四過類之第四。于因明對論中,敵者(問難者)對立者(立論者)所立之正確論式強加非難,謂對方所提出的宗(命題)之主詞與同喻二項概念皆相同無異,並據以推演出“一切法法皆相同無異”之謬論,試圖難破對方。例如佛弟子立“聲是無常,所作性故,譬如瓶等”之論式。外教徒欲破之,遂謂:“聲是無常,與瓶無異,聲與瓶同爲所作性故;聲亦可燒、可見,而非所聞性,于瓶無異。又聲是可燒、可見,非所聞性、所作性故,猶如瓶等。若聲和瓶相同,可燒、可見而非所聞,瓶亦同于聲不可燒、不可見,而如所聞性,則聲、瓶一切法同爲一性所成,瓶、聲二物不異。”蓋聲之所聞性系由現量所得,外教徒以瓶爲比量,雖遮遣聲之所聞,而比量之力比現量爲弱,故無法遮遣聲之所聞的現量之境,此乃外教徒所據以破斥佛弟子之方式實乃違于現量,而造成似是而非之駁斥作法。又此過相當于世親如實論道理難品所說之“無異難”。[因明正理門論、因明大疏瑞源記卷八](參閱“十四過類”415、“因明”2276)
(術語)十四過之一。立論者論法所用之同品,敵者無理分別,攻擊爲非同品是異品之過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