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無始無明?無始無明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無始無明”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無始無明”的解釋

謂無始以來即恒常存在之無明。爲生死流轉之根本惑體。平等法界之理不達,妄隔平等之理性,稱爲無明;又如是闇惑之心,隔離理性,故又作間隔。依此無明之間隔而生種種煩惱,造種種業,受種種果報。故勝鬘經、大乘起信論等諸經論稱爲無始無明,菩提心論則稱爲無始間隔。關于無始之名,有如下叁種解釋:(一)就因緣生之理而言,謂凡一切有爲法,乃因緣和合而生,現世之果,由前世之因而生;前世之果,更由前世之因而生,如是推究,故知無初始,若以爲有初始,即是無因生之外道,而非佛法。(二)就惑體相依之義而言,謂枝末無明依根本無明,根本無明依真如,此乃緣起法自然之理。此時無明爲惑之根本,無明之先更無初始之惑法,故稱爲無始。依此釋,則無始爲根本之異稱,以成無明有始之義。依此義,大乘起信論以忽然念起爲無明;天臺家稱爲元品無明,大乘起信論之注疏家則稱爲根本無明。故如忽然、元品、根本等,皆爲有始之異稱。大乘經論所說,多依此義。此爲去妄歸真之一種教法。乃“權大乘”之義。(叁)就真妄同體之義而言,謂真如與無明,乃一法之異稱,如水與冰,冰之自性即爲水,無明之自性即爲真如。非先爲水而後爲冰,如言先爲水,則僅爲教法之方便說而已。[圓覺經、勝鬘寶窟卷中末、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下末](參閱“無明”5094)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無始無明”的解釋

  (術語)勝鬘,本業,起信諸經論謂之無始無明,菩提心論謂之無始間隔,生死流轉之根本惑體也。平等法界之理不達,妄隔平等之理性,謂之無明,又曰間隔。是闇惑之心,體無慧明,故曰無明,闇惑之心,隔離理性,故名間隔。依此無明之間隔而生種種之煩惱,作種種之業,受種種之果也。而名之爲無始者,有叁釋:一就因緣生之理而釋,二就惑體相依之義而釋,叁就真實同體之理而釋。一就因緣生之理而釋者,謂凡一切有爲法,乃因緣生,現世之果,由前世之因而生,前世之果,更由前世之因而生,如是推究,更無初始,若有初始,則是無因生之外計,而非佛法,得涅槃經之四柱偈及攝論之文等說而明也(見無始條)。是爲大乘論之通說。二就惑體相依之義而釋者,謂枝末無明依根本無明,根本無明依真如,是緣起法之自然也。此時無明爲惑之根本,無明之先更無爲始之惑法,故謂之無始。依此釋,則無始之言,即根本之異名,成無明有始之義。依此義,起信論謂爲忽然念起名爲無明,天臺謂之元品無明,起信論之疏家謂之根本無明。曰忽然,曰元品,曰根本,皆爲有始之異名也。圓覺經曰:“雲何無明?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種種轉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爲己主宰。一切衆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本業經下曰:“其四住地前更無法起故,故名無始無明住地。”勝鬘經寶窟中末曰:“無始有二釋:一雲,無明無有始,故衆生無始,波若無底。二雲,無明最在初實錄有始,但無有一法在此前者,故雲無始也。”起信論曰:“一切衆生不名爲覺,以從本來念念相續,未曾離念故,說無始無明。”起信論義記下末曰:“唯此無明爲染法之源,最極微細,更無染法能爲此本,故雲忽然念起也。如璎珞本業經雲:四住地前無法起,故名無始無明住地。是則明其無明前無別有法爲始起之本,故雲無始,即是論忽然義也。此約粗細相依之門,說爲無前,亦言忽然。不約時節以說忽然,以起無初故也。”大乘經論所說,多依此義。是爲使去妄歸真之一種教道,權大乘之義也。叁就真妄同體之義而釋者,謂真如與無明,乃一法之異名,如水與冰,冰之自性即爲水,無明之自性即爲真如也,吾等本來爲冰,非先爲水而後爲冰也,如前爲水之說,僅爲教道之方便耳。起信論曰:“如來藏無前際故,無明之相亦無有始。”文句私記五曰:“若言心性本淨,爲惑所覆,猶教道,且順權說。(中略)若依實理,心性未淨,猶如無始唯冰無水。雖今是冰,則不得雲冰不是水。心性亦爾,雖本是無明不得雲非叁德,是故圓人唯觀無始,叁道即叁德,不同權人卻覆方見。”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無始無明”的解釋

  無明罪業蒙蔽障礙我們的佛性已久,至今已無法計算其時日,所以叫做無始無明。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無始無明”的解釋

無明罪業蒙蔽障礙我們的佛性已久,至今已無法計算其時日,所以叫無始無明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無始無明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