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sam!bhoga-ka^ya。叁身之一,四身之一。指圓滿一切功德,住純淨之土,恒受用法樂之身。諸家對受用身之解釋各異,如:(一)唯識宗謂受用身即爲佛身,其自身能受用廣大之法樂,並能令其他衆生受用法樂。受用身複可分爲二:(1)自受用身,爲佛自受用法樂之身。即實智身,系與大圓鏡智相應之無漏的第八識所變現;乃曆叁無數劫,積集無量福智,修自利之行,生起無邊真實功德,及極妙圓淨之常遍色身,而自受用微妙之喜樂。此身有酬因所感之義,故亦稱報身。(2)他受用身,系佛之平等性智所示現之化他的微妙淨功德身。佛以大慈悲而應十地菩薩之根性,示現十重之相海,居于純淨佛土,現身說法,令諸菩薩受大乘之法樂。佛爲初地菩薩所現之形相爲百葉臺上之身;爲第二地菩薩所現者,爲千葉臺上之身;乃至爲第十地菩薩所現者,爲不可說不可說臺上之身;其一葉即叁千大千世界。十地大菩薩曆叁無數劫,修利他之行,滿足所證之色等化身;爲衆生現種種形,說種種法,而受大法樂,稱爲他受用身。此身有應身示現之義,故亦稱應身。
(二)天臺宗謂受用身爲報身之內證與外用,有受用之義,故稱受用身。亦分自受用與他受用二種。(1)自受用身,爲佛內證的自受法樂之身,具無邊之色相莊嚴,周遍法界而無爲常住,有本有之妙智,所居之土,稱爲寂光土。(2)他受用身,于藏、通、別、圓四教中,乃別教之地上、圓教之住上的菩薩所現之報身,其所依之土,稱爲實報無障礙土。
(叁)密教謂受用身,即受用法身之略稱。據略述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載,法身毗盧遮那佛證得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等四智,理智相應,自受法樂,稱爲自受用;阿■、寶生、彌陀、不空等四佛,應現十地,令衆生受法樂,稱爲他受用報身。[金剛頂經卷一、大乘莊嚴經論卷叁、佛地經論卷七、成唯識論卷十、華嚴五教章卷叁](參閱“叁身”555、“四身”1699)
(術語)叁身之一。
法相宗所立佛叁身之一。見叁身條。 - 陳義孝編
佛地經論七卷十二頁雲:受用卽是次受用身。能令自他受用種種大法樂故。又雲:受用身者:一切功德圓滿爲相。一切佛法共所集成。能起一切自在作用。一切白法增上所起一切如來各別自體。微妙難測,居純淨土,任運湛然,盡未來際,自受法樂;現種種形,說種種法;令大菩薩,亦受法樂。又雲:受用身者:有色非色。非色諸法,無形質故;亦不可說形量大小。若就依身及所知境;亦得說言遍一切處。色有二種。一者、實色,二者、化色。言實色者,叁無數劫修感色身相好等業,轉五根等有漏色身,得佛無漏五根等色。無量相好,莊嚴其身。周遍法界,稱實淨土。于生死中,業有分限。阿賴耶識所變身形,大小不定。且如此界瞻部洲人,善業最劣。所得色身,極長四肘。東勝身洲,善業次勝。身長八肘。如是善業漸漸增勝,所得色身,形量漸大。乃至色界色究竟天,感色業中,最殊勝故;所得色身,一萬六千瑜繕那量。十地菩薩,無漏善根所資熏故;身形轉大。如經廣說。金剛喩定現在前時,滅一切障。善根勢力,量無邊故;所得色身,充滿法界,遍實淨土。大圓鏡智相應淨識所變身土,無限量故。諸佛識變,同處同時,其相相似,不相障礙。盡未來際,無間無斷。依此能令諸佛受用廣大喜樂,是故說名受用身土。如是身土,唯佛乃知。非諸菩薩五根所證。一一色根,能證一切所受境界。無障礙故。是故諸佛無見頂相,無邊法音,一切色根作用無限。以遍滿故。言化色者,由悲願力,爲入大地諸菩薩衆,現種種身,種種相好,種種言音。依種種土,形量不定。
二解 攝論叁卷十四頁雲:受用身者:謂依法身,種種諸佛衆會所顯。清淨佛土,大乘法樂,爲所受故。
叁解 無性釋一卷七頁雲:二、受用身。卽後得智。卽由此智殊勝力故;與諸殊勝大菩薩衆,共受不共,微妙法樂。成辦如是受用事故;名受用身。若無如是外清淨智;菩薩所作所余資糧,應不圓滿。
四解 成唯識論十卷十五頁雲:二、受用身。此有二種。一、自受用。謂諸如來叁無數劫修集無量福慧資糧所起無邊真實功德,及極圓淨常遍色身。相續湛然,盡未來際,恒自受用廣大法樂。二、他受用。謂諸如來,由平等智,示現微妙淨功德身,居純淨土,爲住十地諸菩薩衆,現大神通,轉正法輪,決衆疑網;令彼受用大乘法樂。合此二種名受用身。 - 朱芾煌
叁身之一,指圓滿一切功德,住純淨之土,恒受用法樂之身。諸家對受用身之解釋各異,唯識宗謂受用身即爲佛身,其自身能受用廣大法樂,並能令其他衆生受用法樂。受用身複可分爲二:一、自受用身,爲佛自受用法樂之身。即實智身,系與大圓鏡智相應之無漏的第八識所變現;乃曆經無數劫,積集無量福智,修自利之行,生起無邊真實功德,及極妙圓淨之常遍色身,而自受用微妙之喜樂。此身有酬因所感之義,故亦稱報身。二、他受用身,系佛之平等性智所示現之化他的微妙淨功德身。佛以大慈悲而應十地菩薩之根性,示現十重之相海,居于純淨佛土,現身說法,令諸菩薩受大乘之法樂。佛爲初地菩薩所現之形相爲百葉臺上之身;爲第二地菩薩所現者,爲千葉臺上之身;乃至爲第十地菩薩所現者,爲不可說不可說臺上之身;其一葉即叁千大千世界。十地大菩薩曆叁無數劫,修利他之行,滿足所證之色等化身;爲衆生現種種形,說種種法,而受大法樂,稱爲他受用身。此身有應身示現之義,故亦稱應身。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