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定業與不定業。謂善、惡之業所招感之果報有定與不定之別。分爲招感結果之定與不定、招感結果之時的定與不定、時與果之定與不定等叁種。
(一)果之定與不定。據瑜伽師地論卷九以下、俱舍論卷十五等載,決定受異熟果之業爲定業,受果不定之業爲不定業。其間有輕、重之分,由叁因緣而成者爲重業,即:(1)由意樂而成者,謂造業之動機爲強烈之煩惱;或以善心深思惟者,其業必重。(2)由加行而成者,謂行爲無間斷而鄭重造作者,是爲重業。(3)由功德田而成者,謂造業之對象爲有恩之父母、有功德之佛法僧等,此必爲重業。具有上記叁因緣之任一種業,必屬重業、定業,否則即爲輕業、不定業。
(二)時之定與不定。據瑜伽師地論卷九以下、阿毗達磨集論卷四、成實論卷八、俱舍論卷十五、大乘義章卷七等載,時之定者有叁種,稱叁時業、叁時報業或叁報業,即:(1)順現法受業,略稱順現業。乃現在世作業,現在世引生果報。如入慈無量心定、四靜慮或滅盡定者,由其功德出定時,于身具備無量功德。或對以佛爲上首之僧衆作善惡業,或以猛利之意樂方便作善惡業者即是。(2)順生受業,又作順次生受業,略作順生業。即此生所作業于次生招感果報,如五無間業于次無間之生受果。(3)順後受業,又作順後次受業、順後業。指此生所作之業于次生以後感果。
(叁)時與果之定與不定。依瑜伽師地論卷六十載,業有四種,即:(1)異熟定,謂受果已定而時不定。(2)時分定,謂受果之時已定,而所受之果不定。(3)俱定,謂受果、受時皆定。(4)俱不定,謂受果、受時皆不定。唯識論了義燈卷五,以俱定爲定業,其他叁者爲不定業。
俱舍論卷十五就定與不定業列舉四業、五業、八業等叁說:(一)四業,包括順現業、順生業、順後業、不定業。(二)五業,除四業之前叁業外,不定業又分異熟定時不定、異熟不定時不定二種,合爲五業。(叁)八業,謂順現、順生、順後等叁業各分爲時果俱定與時定果不定二項,成爲六業,再分不定業爲時不定果定、時果俱不定等二業,合爲八業。
阿毗達磨集論卷四列有叁種決定受業,即:作業決定、受異熟決定、分位決定等。依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七之闡釋:(一)業決定,謂由于宿業力,在此生中必定會造作某種業。(二)受異熟決定,謂必受之果已決定。(叁)分位決定,謂順現、順生、順後等受果之受時已定。[顯揚聖教論卷十九、百法問答鈔卷叁]
即定業與不定業。此指善、惡之業所招感的果報,有定與不定之別。分爲招感結果之定與不定、招感結果之時的定與不定、時與果之定與不定等叁種。一、果之定與不定:決定受異熟果之業爲定業,受果不定之業爲不定業。二、時之定與不定:時之定者有叁種,稱叁時業即:一者現法受業,略稱順現業。乃現在世作業,現在世引生果報。如入慈無量心定、四靜慮或滅盡定者,由其功德出定時,于身具備無量功德。或對以佛爲上首之僧衆作善惡
業,或以猛利之意樂方便作善惡業者即是。二者順生受業,又作順次生受業,略作順生業。即此生所作業于次生招感果報,如五無間業于次無間之生受果。叁者順後受業,又作順後次受業、順後業。指此生所作之業于次生以後感果。叁、時與果之定與不定。業有四種,即一者異熟定,謂受果已定而時不定。二者時分定,謂受果之時已定,而所受之果不定。叁者俱定,謂受果、受時皆定。四者俱不定,謂受果、受時皆不定。《成唯識論了義燈》卷五,以俱定爲定業,其他叁者爲不定業。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