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二見?二見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佛學常見辭彙、佛學次第統編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二見”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二見”的解釋

  (一)斷見(又作無見)與常見(又作有見)。又稱有見、無見。(一)乃固執人之身心斷滅不續生之妄見。(二)爲固執人之身心常住不間斷之妄見。[大智度論卷七](參閱“常見”4526、“斷見”6560)

  (二)相貌見與了了見。(一)非見實際之物,但見相貌而類推其事體者,稱爲相貌見。如見遠處有煙而謂見火者。(二)眼根清淨不壞,直接見其物者,稱爲了了見。如自于掌中見阿摩勒果者。此二者實相當于比量及現量。菩薩見菩提涅槃時爲了了見。[南本涅槃經卷十五]

  (叁)眼見與聞見。(一)謂直接以眼見物者。(二)乃由聽聞得知物者。[南本涅槃經卷二十五]

(四)住地分見與究竟無見。(一)十住等菩薩,由淺至深,破一品無明之惑,顯一分之叁德,稱爲住地分見。(二)等覺菩薩已斷最後品微細無明之惑,淨盡無余,登妙覺果佛之位,本有之性德一時究竟顯現,更無所見,稱爲究竟無見。[大明叁藏法數卷六]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二見”的解釋

  (名數)一、有見,偏于有之邪見。二、無見,偏于無之邪見。又:一、斷見,執身心斷滅之見,屬于無見。二、常見,執身心常住之見,屬于有見。法華經方便品曰:“入邪見稠林,若有若無等。”智度論七曰:“見有二種:一者常,二者斷。常見者見五衆(五蘊也)常心忍樂;斷見者五衆滅心忍樂。一切衆生多墮此二見中。複有二種見:有見無見。”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二見”的解釋

  (名數)一、財悭,吝惜財物,見諸窮困不肯惠施者。二、法悭,悭惜佛法,不肯教導他人者。見地持經叁。[囗@又]一、有見,固執實有物之見也,又增益實性之妄見也。二、無見,固執實無物之見也。又損減實性之妄見也。此有無之二見,通于一切法,邊見中之斷常二見,人身之有無二見也。智度論七曰:“複有二種見:有見無見。”[囗@又]一、斷見,固執人之身心,斷滅不續生之妄見,即無見也。二、常見,固執人之身心,過現未皆常住,無間斷之妄見,即有見也。智度論七曰:“見有二種:一者常,一者斷。常見者,見五衆常心忍樂;斷見者,見五衆滅心忍樂。”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二見”的解釋

  [出涅槃經]  一住地分見謂十住等菩薩。破一品無明之惑。顯一分叁德。從淺至深。故名住地分見。(叁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也。)二究竟無見謂等覺菩薩。斷最後品微細無明之惑淨盡無余。即登妙覺果佛之位。本有性德。一時究竟顯現。更無所見。故名究竟無見。 - 明·一如等 撰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二見”的解釋

  [出涅槃經]  一相貌見謂因彼形相狀貌而見。如人遠見煙起。便言見火。雖不見火。亦非虛妄。是名相貌見。二了了見謂人眼根清淨不壞。自觀掌中阿摩勒果。了了分明。菩薩見于菩提涅槃之果。亦複如是。是名了了見。(梵語阿摩勒。翻譯名義不翻。言其樹葉棗。花白而小。果如胡桃。味酸甜。可入藥。梵語菩提。華言道。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二見”的解釋

  1.有見和無見。有見是偏于有的邪見;無見是偏于無的邪見。2.斷見和常見。斷見是執身心斷滅之見,屬于無見;常見是執身心常住之見,屬于有見。 - 陳義孝編

【佛學次第統編】對“什麼是二見”的解釋

  二見者,一有見,二無見。
  一、有見  固執實有物之見也,又增益實性之妄見也。
  二、無見  固執實無物之見也,又損減實性之妄見也。
  此有無之二見,通于一切法,邊見中之斷常二見,人身之有無二見也。 - 明·楊卓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二見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