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供花。即以各類香花供養佛、菩薩。或指供于佛前、尊像前之花,故有稱“佛花”者。亦有指盛置供物之臺座。又各種人造花,以能長期供養,故稱常花。于印度,多在佛、菩薩前散花,或飾以花鬘作爲供養。有關香花之供養散見于諸經,據百緣經卷六載,以波羅奈華作鬘,並采花散于佛前。據陀羅尼集經卷六載,所供養之花木有柳枝、柏葉、竹枝、雜花、果枝等。另于蘇悉地羯啰經卷上供養花品舉出“榓”與“常盤木”兩種供養物,其中,榓(一種香木)因極似青蓮花,而常盤木常年青綠,故兩者常被當作供花使用;然臭花、刺樹所生之花、苦辛味花、木蓳花或無名之花等則不得作供花。于密教中,一般所供之花,系依佛部、蓮華部、金剛部,或修法種類之不同而有差別。
據傳所供養之生花等若于長時間內未見枯萎,即顯示罪障已滅除,祈願得成就;若于齋會後,所散敷之花中尚有生鮮者,即顯示此花所在之處爲聖賢來會時所坐之席位。于日本,每年陰曆叁月舉行法會,修習法華八講,並吟詠詩歌,稱爲供花會。又舉行此類獻花之齋會者,有東大寺之萬花會、六波羅蜜寺之結緣供花會等。[大品般若經卷二十一]
(儀式)以花供佛菩薩也。供花之意趣。見香華條。[囗@又](物名)載供佛所盛之物之臺謂之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