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國清寺?國清寺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中國百科全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國清寺”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國清寺”的解釋

  位于浙江天臺縣北天臺山佛隴峰南麓,乃天臺宗之發源地。隋開皇十八年(596),晉王楊廣(即炀帝)爲智顗所創建。初,定光禅師住此峰,嘗謂弟子曰,不久將有勝善知識,領徒衆集居此山。之後,果有智顗渡江至此,大布教法,並欲于佛隴之南建寺,未成而示寂。晉王楊廣深悼之,乃爲智顗設千僧齋,興工建殿宇;初名天臺山寺,後因智顗初入此山時,定光曾夢告,叁國(指北周、北齊、陳)合而爲一,有大勢力人能爲此寺,寺若成,國即清,當稱爲國清寺。隋大業元年(605)遂賜額“

國清寺”。未久,灌頂住之。後成爲天臺宗根本道場。

  唐貞元以後,日本留學僧參詣該寺者甚衆,如最澄、義真、圓載、圓珍、成尋、俊艿、重源、榮西等,皆曾來禮智顗之廟塔,或興建佛事,或攜回佛像經論,因而開創日本佛教天臺宗。據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卷一載,該寺常有一百五十僧久住,夏季住叁百人以上,可見當時法運之盛。唐會昌毀佛時,爲兵火所焚。大中五年(851)重建,宋景德二年(1005)改稱景德國清寺。後又遭兵火,叁朝禦書數百卷盡失,獨存智顗所題蓮經、西域貝葉經一卷,及隋栴檀佛像、佛牙。南宋建炎二年(1128),敕令重修,輪奂之美倍于舊日。建炎四年下诏易教爲禅,此後國清寺成爲禅寺。後經數度增建,寺域號稱古來天下四絕之一。

  寺之左右有五峰(八柱、靈禽、祥雲、靈芝、映霞)環擁,雙澗環流合于前。有橋名豐幹橋,傳爲唐代豐幹與寒山、拾得嬉遊之地。又從豐幹禅師與此寺之因緣,可知雖宋代以後方改爲禅寺,然早于唐初已漸禅化。今諸堂完備。寺前九層磚塔,相傳系隋炀帝命司馬王弘爲智顗所建,高約二十叁丈,平面六角,規模甚宏,惟現存者,似宋代重建之物。所藏寺寶有吳越王錢弘俶造之銅製舍利塔,乃所謂八萬四千塔之一,系從該寺域中所掘得,高十九公分,底部內有銘文。



  寺境有二處一行(673~727)之遺迹。一行爲唐代高僧,著名之天文學家,嘗爲修訂“大衍曆”,到國清寺居留,從寺僧習數學。後人在寺前七佛塔後建墓立碑,上題“唐一行禅師之塔”。又傳一行抵此時,北山大雨,寺前東山澗水位暴漲,向西山澗倒灌,今寺外豐幹橋側有石碑一方,上書“一行到此水西流”七字。[國清百錄序、隋天臺智者大師別傳、天臺山全志、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第一二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國清寺”的解釋

  (寺名)在浙江天臺縣北天臺山中。山有叁寺,在頂曰福林,在腰曰國清,在麓曰修禅。國清具名景德國清寺。隋文帝開皇十八年,敕爲智顗禅師所創建。初智顗夢岩崖萬重,側有滄海,渺無涯際,泓澄在其下。一僧來伸手導顗登山,覺後語門人,皆答以會稽天臺山。因而陳大建七年,遂入此山,隋開皇十七年,于此示寂。翌年,文帝敕爲顗創建一宇,名爲天臺山寺。大業元年,炀帝賜國清寺額。唐宋元明,皆敕重修,清康熙十二年亦有敕再修,賜住僧紫衣。今大雄殿、普門殿、叁隱堂、智者大師塔所等,結構極壯麗,境致幽勝,適于修禅,真震旦之名刹也。案國清爲天臺宗之本山。唐一行嘗于此學算。

【中國百科全書】對“什麼是國清寺”的解釋

  中國佛教天臺宗的發源地。位于浙江天臺城北天臺山麓。隋開皇十八年(598)晉王楊廣承智顗大師遺意建成,初名天臺山寺。隋大業元年(605)炀帝賜國清寺額。唐宋元明諸朝曾多次整修。現存建築爲清雍正十二年(1734)所建。1973年曾進行全面修繕。現有殿宇14座,房屋600余間,面積達19800平方米,規模宏大,殿宇雄偉。主要建築有彌勒殿、雨花殿、大雄寶殿、觀音殿、鍾樓、鼓樓、方丈樓、迎塔樓、藏經樓、妙法堂、安養堂、齋堂、文物室等。大雄寶殿中有明代銅鑄釋迦牟尼坐像,連座高6.8米,重13噸。坐像壁後,有以觀音像爲中心的慈航普渡群塑。殿左右列元代楠木雕製的十八羅漢,雕工精細,造型優美。寺內有古梅一株,傳爲隋代該寺第一任主持灌頂手載。寺外有一行墓、豐幹橋等古迹。唐貞元二十年(804),日僧最澄偕弟子義真來寺從道邃、行滿學天臺宗教義,並依道邃受菩薩戒。次年攜佛教經論疏記200余部回國,開創了日本佛教的天臺宗,其信徒尊國清寺爲祖庭。(暢耀)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國清寺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