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惑、業、苦叁道。用以顯示爲惑業所纏縛(迷)之因果關系。即依貪、嗔、癡等惑而造作善惡之業,複由此業爲因而招叁界之生死苦果,稱爲惑業苦。又“道”,爲能通之義,些叁者由惑起業,因業感苦,于苦複起惑,展轉相通,生死不斷,故稱爲叁道。[成唯識論卷八]
(術語)貪嗔等者惑也,依此惑有善惡之所作者業也,以此業爲因而招叁界之生死者苦也。是雲叁道,唯識論二十八曰:“生死相續由惑業苦,發業潤生之惑能感後有。諸業名業,業所引生衆苦名苦。”
貪嗔癡等煩惱叫做惑,因惑而造作種種的善惡業,因業而招感無數的生死和痛苦。經雲:“因惑造業,因業受苦。” - 陳義孝編
生死相續,由惑業苦。
一、惑 發業潤生煩惱名惑。
二、業 能感後有諸業名業
叁、苦 業所引生衆苦名苦。
惑業苦種,皆名習氣。前二習氣,與生死苦,爲增上緣,助生苦故。第叁習氣,望生死苦,能作因緣,親生苦故。此惑業苦,應知總攝十二有支,謂從無明乃至老死。無明愛取是惑所攝,行有一分是業所攝,七有一分是苦所攝也。前十是因,後二是果。如斯因果,定不同世。因中前七與愛取有,或異或同,若二叁七各定同世也。 - 明·楊卓
貪瞋癡等煩惱叫做惑,因惑而造作種種的善惡業,因業而招感無數的生死和痛苦,經雲:“因惑造業,因業受苦”。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