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相門與觀心門之並稱。全稱教門觀門。簡稱教觀。爲天臺宗就教義理論與修行實踐方法而分判之二門。佛教聖典之各種說法,自形式、內容等觀點加以分類、整理、批判,而窮究其真髓,屬于一己思想體系之理論,稱爲教相門;爲體驗其真髓之修行方法,或講說要谛之實踐,則稱爲觀心門。如論教義之相狀差別而分五時八教等,即爲教相門;心觀一念叁千、一境叁谛之理的實踐法,即爲觀心門。此二門猶如車之二輪,鳥之雙翼,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天臺宗爲維護教義之綱格,倘若偏袒其中任何一方,即必須隨時加以警戒,如天臺叁大部著述中,法華玄義、法華文句二部主說教相門,傍及觀心門;摩诃止觀則主說觀心門,傍及教相門。此外,法相宗稱教相與觀道,密教稱教相與事相,日本淨土真宗稱教相與安心,凡此皆爲表示理論與實踐兩方面之詞。[四教義卷一、教觀綱宗釋義卷上、法華玄義卷八下]
(術語)教門與觀門也。見教觀條。
教門與觀門。見教觀條。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