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袈裟五德?袈裟五德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中都找到了“什麼是袈裟五德”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袈裟五德”的解釋

  指袈裟所具有之五種功德。釋氏要覽卷上載,釋迦如來昔爲大悲菩薩時,曾于寶藏佛前,誓願于己成佛時,袈裟能成就五種功德。(一)佛弟子雖犯種種邪見,然若能敬心尊重袈裟,必可達聲聞、緣覺、菩薩等叁乘之果位,得不退轉。(二)天、龍、神、鬼、人及非人,若能恭敬袈裟,則可于叁乘解脫道上,得不退轉。(叁)若有鬼神、諸人,爲饑渴、貧窮等所迫,得袈裟小塊乃至四分,即可飲食充足。(四)若衆生共相沖突,起怨賊之想,如念及袈裟之神力,便生慈悲之心。(五)若持有袈裟小塊,恭敬尊重,則一旦在兵陣,常得勝于他人。[悲華經卷八、大乘悲分陀利經卷六、四分律刪繁補阙行事鈔卷下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袈裟五德”的解釋

  (名數)悲華經八曰:釋迦如來,昔于寶藏佛前,誓己成佛時袈裟有五德:一或犯重邪見之四衆,以一念敬心尊重袈裟,必于叁乘受記。二天龍人鬼若恭敬袈裟少分即得叁乘不退。叁若鬼神諸人得袈裟少分乃至四寸,則飲食充食。四衆生共違反,念袈裟便生悲心。五若在兵陳持此少分,恭敬尊重,常得勝他。又見行事鈔下一,釋氏要覽上。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袈裟五德”的解釋

  悲華經中說,釋迦佛以前在寶藏佛之前,誓已成佛時袈裟有五德,即一、或犯重邪見之四衆,以一念敬心尊重袈裟,必于叁乘受記;二、天龍人鬼若敬袈裟少分即得叁乘不退;叁、若鬼神諸人得袈裟少分乃至四寸,則飲食充足;四、衆生共違反,念袈裟便生悲心;五、若在兵陳持此少分 - 陳義孝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袈裟五德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