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剃發。即出家歸依佛門,須剃除須發,其後亦須按時剃淨。淨發之法,據四分律卷五十一載,比丘之須發皆應剃淨,長度不超過二指,二個月剃淨一次。五分律卷十四載,比丘尼、式叉摩那及沙彌尼半月剃淨一次,超過期限,稱爲發長。又除了頭發及須,身上他處毛發,不應剃除。淨發爲佛教特殊之風尚,于印度之非議甚多,據中阿含卷五十加樓烏陀夷經載,外道譏比丘等爲禿頭沙門、禿沙門。我國如牟子理惑論、滅惑論等,以剃發爲毀傷身體,不合孝道。(參閱“剃發”3727)
(術語)僧之剃頭也。淨發之法,半月一度。高僧傳(阇那崛多傳)曰:“遮拘迦國山中有入滅定羅漢叁人,定中禅寂。每至半月,諸僧就山爲其淨發。”同求那跋陀羅傳曰:“時未及淨發,白首皓然。”
僧人剃頭。僧人例必每半個月要淨發一次。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