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語vis/uddha-citta,西藏語 rnam-par-dag-pah!i sems。即清淨之心。又作清淨心。系指清淨之信仰心、清明離垢之心,或指衆生本具之自性清淨心。法華經卷四提婆達多品載,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聽聞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墮地獄、餓鬼、畜生,而生于十方佛前。佛般泥洹經卷上列有淨心、思心、智心等叁心,淨心即屍大,思心即叁摩提,智心即崩慢若。所謂屍大心,即不淫、不怒、不貪;所謂叁摩提,即攝心不令走失;所謂崩慢若,即心中無愛欲,且能持佛禁戒。新華嚴經卷叁十五亦于所舉十種深心之中列有清淨心(梵s/uddha -citt ”a^s/aya-manasika^ra,藏dag-pah!i sems-kyi bsam-payid-la bya- ba ,清淨心意樂作意之意)。唐代道宣之“淨心誡觀法”釋名篇載,所謂淨心,即于現行煩惱、諸種病患等,修習對治,即時能隨分解脫,垢染漸滅,心轉明淨,發生定慧,起大乘清淨之信心,趨向菩提種性住處,以今微因,後當感果。[新華嚴經卷七十叁、大薩遮尼幹子所說經卷七、金剛叁昧經]
(二)(1929~ )臺灣臺中人,俗姓蕭,名鴻川。二十歲,依斌宗和尚出家,並隨受古籍經典。年二十六,受具足戒于新竹獅頭山元光寺。民國六十六年(1977),修畢日本佛教大學函授部課程。曆任臺北十普寺監院、佛教叁藏學院督學、中國佛教雜志主編及社長、高雄佛教分會理事長等職。並任光德寺、高雄佛教蓮社、林溪禅寺等住持。創辦之佛教事業有淨覺之聲電臺空中布教、淨覺佛學院、淨覺佛教研究所、淨覺育幼院、淨覺月刊。又擔任中國佛教會理事、臺灣省佛教分會理事長、淨覺佛教研究所所長等職。師長于戒壇法規,近十余年間,臺灣各地啓建戒幢,多聘師爲開堂和尚。
(術語)吾人本具之自性清淨之心也。宗鏡錄二十六曰:“破妄我而顯真我之門。斥情心而歸淨心之道。”密教金剛界譬之于內明之月輪。
自性清淨心。 - 陳義孝編
自性清淨之心。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