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于南京市朝陽門外之鍾山。梁天監十叁年(514)寶志示寂,武帝诏有司葬于此地,並于其上建塔五級。帝親臨致奠,忽于雲間見大士,乃爲之立寺,令其弟子智藏居之,是爲開善寺。南朝陳時,智遠亦曾居此。至唐代乾符年中奉敕改稱寶公院。宋代開寶年中,更號開善道場。太平興國五年(980),與鍾山諸刹,合稱太平興國寺,該寺則爲其中之一支院,而廢其寺名。[梁高僧傳卷十、續高僧傳卷五、卷十六、金陵梵刹志卷叁、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佛祖統紀卷叁十七]
(二)位于廣東潮陽。俗稱靈山寺。唐代元和年中,大顛禅師居之,名聞四方。韓愈往訪,叩問禅法,贊歎不已,留衣而別,今有留衣堂。
(叁)位于臺灣苗栗南莊鄉。由陳榮盛等信衆發起籌建于民國十七年(1928)。爲獅頭山寺院群之一,與勸化堂、輔天宮合稱叁絕。寺內珍藏自緬甸請回之二尺玉佛一尊,皎潔晶瑩,被視爲鎮寺之寶。該寺自六十五年開始,重修大殿,並擴增寮舍,寺觀煥然一新。
(寺名)梁武帝爲寶德大士建塔寺名曰開善,禮敬智藏法師使居之。見稽古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