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名Bla-bran% 。位于甘肅夏河縣之喇嘛教格魯派大寺院。bla 爲 bla-ma(喇嘛、上人)之略稱,bran% 爲住居之意,乃指活佛所住之建築物,然此處爲專有名詞。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嘉木樣雪巴(藏H!jam-dbyan%s bs/ad-pa )創建此寺,由于嘉木樣爲喇嘛教學史上傑出之學僧,故本寺亦以學風之盛聞名,共有大乘、秘密、呼金剛、時輪、醫藥等五學部,數千學僧于此研究,該寺並藏有大量經典及西藏史文獻。第二代呼圖克圖(藏sprul-sku ,活佛)致力于擴張教勢,造成拉蔔楞寺之全盛期。[L.A. Waddell: The Buddhism of Tibet or Lamaism, 1895、蒙藏佛教史(妙舟)、蒙古學
問寺(長尾雅人)]
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全名喜足論修興旺右旋吉禅寺。在甘肅夏河縣。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嘉木樣一世活佛在蒙古和碩特部在青海有首領察汗丹津的資助下,主持興建。寺爲藏漢合璧建築,有經堂、佛殿、昂欠(活佛府第)、劄倉(經學院)等。大經堂爲僧衆集會、誦經學習之所,有前、正、後叁殿。前殿有樓,樓上供松贊幹布像。前殿、正殿間爲大庭院,供僧衆辯經之用。正殿供奉釋迦牟尼、宗喀巴及曆代嘉木樣活佛塑像,有乾隆帝禦賜“慧覺寺”匾額,用漢、滿、藏四體文字書寫。有佛殿多座,其中彌勒佛殿高六層,爲寺內最高建築,因本殿上覆鎏金銅瓦,俗稱大金瓦寺。殿門挂有嘉慶帝禦賜“壽禧寺”匾額,也是用四體文字書寫。殿內供彌勒佛一尊。釋迦牟尼殿,高叁層,仿拉薩大昭寺,亦爲鎏金銅瓦屋面,因較彌勒佛殿略小,故俗稱小金瓦寺。後殿叁層爲護法殿,是曆代嘉木樣舉行坐床(就職)典禮之所。宗喀巴佛殿屢有毀建。現存建築高叁層,殿的兩側繪釋迦一生故事,堂內供宗喀巴鎏金像一尊。千手千眼觀音殿,內供名貴佛像多尊。嘉木樣的昂欠有上、中、下叁院。上院德容宮設有嘉木樣的九龍金座,座上陳列法衣法具,舉行法會時,嘉木樣在此講經說法,摩頂受禮。兩側樓房,爲嘉木樣夏、冬住處。寺內原有六個劄倉,即聞思院(修學顯宗叁藏教義)、續部上學院和續部下學院(均修學密宗教義)、時輪院(修學天文曆算)、醫學院(修學醫術及藥物學)、喜金剛院(修學佛教法事儀式和音樂舞蹈等)。這些學院是甘南藏族地萄佛教最高學府。此外尚有金塔、辯經臺、印經院、藏經樓等。藏經樓有高達4~5米的大書架,藏有藏文經典、文法、藏史、曆法、音樂、哲學、美術等書籍,多達6萬余卷。每年農曆正、四、六、九四個月分別舉行四大法會,屆時藏、蒙、土、漢各族佛教徒多來瞻仰禮拜,爲甘南佛教活動的中心。
1985年4月,大經堂毀于火。現已按原樣重建。(林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