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禮拜?禮拜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禮拜”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禮拜”的解釋

  合掌叩頭表示恭敬。略稱爲禮、拜。即以身體之動作(身業)來表示尊敬之意;而與口業之讀誦、稱名、贊歎,及意業之觀察,並稱爲對佛之五正行。然廣義而言,禮拜對象並不限于對佛,如對塔,對長老、和上(尚)等,均可以禮拜表達恭敬之意。如梵網經卷下謂,若見上座、和上、阿阇梨、大同學、同見、同行之人,皆應承迎禮拜問訊。五分律卷七則載,比丘尼先受具足戒者,雖已百歲,猶應禮拜新受大戒之比丘。又如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所載,佛曾敕教弟子,凡是叁寶及“大己比丘”皆應禮。

  然行禮拜之儀,並非二六時中皆爲合宜,四分律卷六十即舉出若于大行、小行、裸身、剃發、說法、嚼楊枝、洗口、飲、食、啖果等時刻皆不宜作禮。大比丘叁千威儀卷上亦列舉不宜作禮之五事,即:(一)讀經、誦經時,不得向上座作禮。(二)上座在下處,自在高處時,不得作禮。(叁)上座在前,若已去後,不得作禮。(四)不得自座位上向上座作禮。(五)著帽之時,不得對佛作禮。

  禮拜之儀,本即爲表達恭敬之意,故不得心懷驕傲,于法苑珠林卷二十致敬篇引述北魏勒那摩提所說之七種禮拜(佛)情形,即:(一)我慢憍心禮。(二)唱和求名禮,即爲求名譽而行者。(叁)身心恭敬禮。(四)發智清淨禮。(五)遍入法界禮,衆生與佛之心相通而達于法界之理時,禮一佛,即通于禮拜諸佛。(六)正觀修誠禮,于禮佛之中,透過正觀,則如禮拜自己內中之佛性。(七)實相平等禮,即以“空”爲禮拜之對象,此系“自他不二”之禮拜。其中之前二項即被視爲邪體,而第五、第六、第七叁項,勒那以之爲真禮。其後澄觀于華嚴經疏卷二十七中,除上述七種禮,更加列大悲禮、總攝禮、無盡禮叁種,合稱十禮,而以其中之“無盡禮”爲至極之禮。

  禮拜之種類及禮式作法上有種種不同,大抵而言,自印度以來,于各種禮拜法中,以“五體投地”爲最殷重、最恭敬之禮法。其他如禮拜佛法僧叁寶,稱爲叁寶禮;禮拜彌陀之本願成就、光明攝取、來迎引接等叁身,稱爲叁身禮;禮拜釋迦、彌陀及十方諸佛,乃至一切賢聖等,稱爲七敬禮。于密宗,遍禮一切諸佛,稱爲普禮;普禮時所誦之真言稱普禮真言。又立一腳而跪拜之禮,稱爲蹲踞禮;僅以膝部略加彎曲以爲禮式,稱爲起居禮;采取坐式之叩頭禮,稱爲坐禮。于寺院中,禮堂又常稱拜殿;堂內專供作禮用之座席即稱爲禮盤、拜席。[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七邪聚品、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十五、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七、卷叁十五、善見律毗婆沙卷十八、禅林象器箋禮則門](參閱“和南”3125、“禮”6582)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禮拜”的解釋

  (雜語)梵語伴談,又曰和南Vandana,或作那谟悉羯羅Namas-k&amacron;ra,譯爲禮拜。恭敬之意,現于身相也。陀羅尼集經一曰:“那谟悉羯羅,唐雲禮拜。”義林章四本曰:“若雲伴談,或雲伴題,此雲稽首,亦雲禮拜,訛名和南。”西域記二曰:“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叁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禮拜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