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數)初五度如前。第六智慧,分別真理也,此六度爲萬行之總體。前五爲福行,後一爲智行。以福行助成智行,依智行而斷惑證理,渡生死海也。
(名數)六波羅蜜也。舊稱波羅蜜,譯言度。新稱波羅蜜多,譯言到彼岸。度爲度生死海之義,到彼岸爲到涅槃岸之義,其意一也。其波羅蜜之行法有六種:一布施,二持戒,叁忍辱,四精進,五禅定,六智慧也。仁王經上曰:“六度四攝一切行。”見波羅蜜條。
[出六度集經] 一檀那梵語檀那。華言布施。施有二種。一者財施。謂以飲食衣服田宅珍寶及一切資身之身。悉能施之。二者法施。謂從諸佛及善知識聞說世間出世間善法。以清淨心轉爲他說也。二屍羅梵語屍羅。華言性善。謂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據義而譯也。正翻止得。謂止惡得善也。又翻爲戒。謂戒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惡也。叁羼提梵語羼提。華言忍辱。忍辱有二種。一者生忍。謂于恭敬供養中。不生憍逸。于嗔罵打害中。不生怨恨也。二者法忍。謂于寒熱風雨饑渴等法惱害之時。能安能忍 - 明·一如等 撰
六種行之可以從生死苦惱此岸得度到涅槃安樂彼岸的法門,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布施能度悭貪,持戒能度毀犯,忍辱能度嗔恚,精進能度懈怠,禅定能度散亂,般若能度愚癡。茲列表說明如下:
六
- 陳義孝編
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進度。禅定度。智慧度。到彼岸名之度。西國正音名波羅蜜。波羅者言彼岸。蜜之言到。彼岸到也。若不達叁事之空。雖行六種之善。但名爲施。但名爲戒。不得爲波羅蜜 - 唐·李師政 撰
大般若經雲:“菩薩摩诃薩,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羅密中。以無所舍法,應具足檀波羅密。施者受者及財物不可得故,罪不罪不可得故,應具足屍羅波羅密。心不動故,應具足羼提波羅密。身心精進不懈怠故,應具足毗梨耶波羅密。不亂不昧故,應具足禅波羅密。于一切法不著故,應具足般若波羅密。” - 明·楊卓
另譯「六波羅蜜多、六到彼岸」,六種到彼岸涅槃的修行方法,即「持戒、布施、忍辱、精進、禅定、般若(慧)」。 - 莊春江居士編
六種行門可以從生死苦惱此岸得度到涅槃安樂彼岸的法門。
1、布施是財施、法施、無畏施。能度悭貪;
2、持戒是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能度毀犯;
3、忍辱是生忍、法忍、無生法忍。能度瞋恚;
4、精進是斷精進、修精進、求化精進。能度懈怠;
5、禅定是身定、口定、意定、能度散亂;
6、智慧能生空智、法空智、一切智智,能度愚癡。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