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稱舍利供養會。即供養佛舍利,贊歎其功德之法會。又稱舍利忏法。印度自古即崇敬舍利並行供養。據長阿含卷四遊行經載,佛陀涅槃後,大衆以香花、伎樂等供養其全身舍利。又大品般若經卷十法稱品、大悲經卷二舍利品等載有供養佛舍利之諸功德,如得受天上、人中之福樂,得涅槃之果等。
廣弘明集卷十七、法苑珠林卷四十述及我國唐代以前,造舍利塔、行供養之事,如唐顯慶五年 (660)以後,屢次迎請岐陽法門寺之佛舍利入禁中供養。其後,曆代皆有供養舍利之舉,至清代,繼僧撰舍利忏法一卷、弘贊撰禮舍利塔儀式一卷傳世。
在日本,初有司馬達等感得舍利之事,繼有鑒真、空海、圓行、圓仁等請來佛舍利,于唐招提寺、東寺、延曆寺、法隆寺、藥師寺、中尊寺等依年例而行舍利供養,稱爲舍利會、舍利講,或舍利報恩會;于真言宗則爲涅槃講、羅漢講、遺迹講、舍利講等四座講式之一。[蓮華面經卷上、分別善惡報應經卷下、大智度論卷五十九、興禅護國論卷叁、今昔物語卷十二]
(行事)又曰舍利講,舍利報恩講。供養佛舍利之法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