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四種僧?四種僧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四種僧”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種僧”的解釋

  (一)僧侶依其品位可分有羞僧、無羞僧、啞羊僧、實僧四種。(一)有羞僧,又作慚愧僧,指持戒不破,身口清淨,能別好醜之有羞恥心,慚愧心之僧。(二)無羞僧,又作破戒僧,指破戒、身口不淨、無惡不作之無羞恥心之僧。(叁)啞羊僧,又作愚癡僧,指愚癡無智如啞羊之僧。(四)實僧,又作真實僧,即真實之僧,指學、無學之聖者。[大智度論卷叁、法華文句卷一、維摩經略疏卷一]

  (二)指勝義僧(第一義僧)、世俗僧(淨僧)、啞羊僧、無慚愧僧四種。(一)勝義僧,指諸佛世尊及諸菩薩、緣覺、聲聞等衆,其德尊尚,于一切法通達無礙而得自在,故稱勝義僧。(二)世俗僧,謂剃除須發,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威儀,並持佛禁戒,于世俗求清淨之僧。(叁)啞羊僧,謂愚昧魯鈍,不知輕重,且于微小之罪不能發露忏悔者。(四)  無慚愧僧,謂于破戒、毀犯無慚愧之心者。[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五、法苑義林章卷六]

  (叁)指菩薩僧、聲聞僧、凡夫僧、一類凡夫僧四種。(一)菩薩僧,指如文殊、彌勒等之大士。(二)聲聞僧,指如舍利弗、目犍連等之聖者。(叁)凡夫僧,指有智凡夫成就出家威儀,具足一切正見,爲有情開示演說聖道法門之僧;與上述之有羞僧或世俗僧相當。又供養此叁種僧,可獲無量之福,故此叁種僧又稱叁種真福田僧。(四)另有一類凡夫僧,指戒品不全,隨犯隨悔,但恭敬叁寶,不生邪見,深信因果,贊詠一乘微妙之法,消除業障之凡夫僧。此類凡夫僧雖較前叁種僧爲劣,然與各種外道相比,乃勝百千萬倍,亦勝于四種轉輪聖王。以上四種僧,可總稱爲四類聖凡僧寶,乃爲世間之良福田。[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二]

  (四)指勝道沙門(梵ma^rgajinah!  )、說道沙門(梵ma^rgades/ikah!  )、活道沙門(梵ma^rgaji^vi^  )、壞道沙門(梵ma^rgadu^s!i^  )四種。又稱四種沙門、四沙門、四輩。(一)勝道沙門,指得殊勝道之沙門,如佛、菩薩、聲聞、緣覺等聖者。又稱行道殊勝、爲道殊勝,或稱道生、畢竟到道。(二)說道沙門,指向衆人說示開演殊勝道之沙門,如舍利弗等傳法者。又稱示道、善說道義、解道能言。(叁)活道沙門,指依道生活,以道爲其生命之沙門。又稱命道、道活、依道生活、受道。(四)壞道沙門,指破戒無慚,汙穢破壞聖道之沙門。又稱汙道、爲道作穢。[長阿含經卷叁、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叁十七、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大毗婆沙論卷六十六、俱舍論卷十五]

  (五)指預流、一來、不還、無學四聖者,又作四沙門。合其因位、果位則稱四向四果。四沙門即得四果之聖者,故又稱四沙門果。[大毗婆沙論卷六十六](參閱“四向四果”1683)

  (六)指形服沙門、威儀欺诳沙門、貪求名聞沙門、實行沙門四種。(一)形服沙門,又稱色像沙門、行色相沙門、形容被服像如沙門。指披著沙門之服,剃除須發,現沙門之形,並執持沙門之器,然叁業不清,不守四威儀,悭嫉懈怠,破戒行惡之沙門。(二)威儀欺诳沙門,又稱詐威儀沙門、密行虛诳沙門、外如沙門內懷偷閻。指于持守叁業、四威儀無所缺失,並修習四聖種之法,然于空、無相、無願等深法,生起怖畏之心,而不稱善淨之沙門。(叁)貪求名聞沙門,又稱名譽沙門、求名聞稱贊沙門、求索嘩名自貢高。指但圖名聞利養,無真正出離心之沙門。(四)實行沙門,又稱真實沙門、行不犯真沙門。指實行佛道,斷諸妄執,住于空、無相、無願之法,見諸法本真之理,如說修行之沙門。[大寶積經卷一一二普明菩薩會、大寶積正法經卷四、摩诃衍寶嚴經、遺日摩尼寶經]

  (七)指名字比丘(梵san~jn~a^  -bhiks!uh!  )、自言比丘(梵pratijn~a^  -bhiks!uh!  )、爲乞比丘(梵bhiks!uta  -iti-bhiks!uh!  )、破煩惱比丘(梵bhinnakles/atva^d  -bhiks!uh!  )四種。(一)名字比丘,指有名無實之比丘,或指剃發而未受戒之比丘。又稱名想比丘、名比丘。(二)自言比丘,指非比丘而自稱是比丘者。又作自稱比丘。(叁)爲乞比丘,指如同俗人之乞食爲生者,如婆羅門從他乞食時,亦謂己爲比丘;或指順教法而乞資離邪命者。又稱乞求比丘、乞丐比丘、乞者比丘。(四)破煩惱比丘,指斷諸煩惱之比丘。又稱破惑比丘。另于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以上記四種比丘加上“白四羯磨圓具比丘”,稱爲五比丘。[十誦律卷一、俱舍論卷十五]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種僧”的解釋

  (名數)見僧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種僧”的解釋

  (名數)一啞羊僧,愚癡之比丘,不知善惡持犯,不知隨所犯之罪而悔除,猶如啞羊至死無聲者。二無羞僧,雖知善惡持犯,而內無羞恥之心,不作悔除者。叁有羞僧,識持犯知悔除者。四真實僧,具見道以上聖德者。見智度論叁。[囗@又]一勝義僧,與智度論之真實僧同。二世俗僧,與智度論之有羞僧同。叁啞羊僧,與智度論之啞羊僧同。四無慚愧僧,與智度論之無羞僧同。見地藏十輪經五。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四種僧”的解釋

  [出十輪經]  一勝義僧謂諸佛世尊及諸菩薩緣覺聲聞等衆。其德尊高。于一切法通達無礙而行自在。是名勝義僧。二世俗僧謂剃除須發。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威儀。能持佛之禁戒。是名世俗僧。叁痖羊僧謂愚癡魯鈍。不能了知根本等罪犯與不犯。及于微小之罪。不能發露忏悔。是名痖羊僧。(根本等罪。即殺盜淫妄也。)四無慚愧僧謂若有人投佛出家。得家已。于所受持佛之禁戒。一切毀犯。無慚無愧。不畏後世苦果。是名無慚愧僧。 - 明·一如等 撰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四種僧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