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六群比丘?六群比丘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佛學常見辭彙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六群比丘”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六群比丘”的解釋

  梵語s!ad!-vargi^ka-bhiks!u,巴利語cha-bbaggiya^bhikkhu^。指成群結黨之六惡比丘。又作六衆苾刍、六群。佛在世時,有惡比丘六人,勾結朋黨,不守律儀,多行惡事,佛製戒多緣此六比丘而來。諸律所載,其名不一,依四分律卷二十二載,六比丘即:(一)難陀(梵Nanda  ),又作難途。(二)跋難陀(梵Upananda  ),又作邬波難陀。(叁)迦留陀夷(梵Ka^loda^yin  ,或  Uda^yin)。(四)闡那(梵Chanda  ),又作車匿。(五)阿說迦(梵As/vaka  ),又作阿濕婆,譯作馬宿、馬師。(六)弗那跋(梵Punarvasu  ),又作富那婆娑、補捺婆素迦,譯作滿宿。

  依善見律毗婆沙卷十四所記,馬師及滿宿二人爲六群比丘中之上首;十誦律卷十四、摩诃僧祇律卷十七等謂難陀、跋難陀爲兄弟;鼻奈耶卷二謂馬師、弗那跋爲目犍連弟子,目犍連爲執杖梵志所害,此二人亦殺彼梵志。又據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四載,六群比丘中,迦留陀夷、闡那二人得入無余涅槃,難途、跋難陀二人生于天上,馬宿、滿宿二人則生于龍中。又摩诃僧祇律卷七、卷十五等,除難陀、跋難陀等,另加叁文陀達多、摩醯沙達多二人,且謂提婆達多破僧之時,六群比丘皆爲其伴黨。[戒因緣經卷叁、四分律卷六、摩诃僧祇律卷九、毗奈耶律卷十一、五分律卷叁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六群比丘”的解釋

  (名數)佛在世時,有惡比丘六人,結黨多作非威儀之事,稱曰六群比丘,佛製戒多緣此六群而起。諸律出名不同。僧祇律九稱六群比丘曰:“一、難陀,二、迦留陀夷,叁、叁文達多,四、摩醯沙達多,五、馬師,六、滿宿。”毗奈耶律十一稱六衆苾刍曰:“一、闡陀,Nanda,二、邬波難陀,Upananda,叁、阿說迦,Aśvaka,四、補捺婆素迦,Punarvasu,五、闡陀,Chanda,六、邬陀夷,Ud&amacron;yin。”薩婆多論四曰:“一、難途,二、跋難陀,叁、迦留因夷,K&amacron;lodayin,四、闡那,五、馬宿,六、滿宿。”戒因緣經叁曰:“一、跋難陀,二、難陀,此二人生天上。叁、迦留陀夷,四、闡怒,此二人得道涅槃。五、馬師,六、弗那跋,此二人生龍中”。以上因梵音之具略而譯語不同耳。一、闡陀,或曰闡那,闡怒。同一名也,又雲車匿,或惡性比丘,暴惡也。佛滅後于阿難所得道(五分律叁十)。二、迦留陀夷,又雲邬陀夷,多淫,後于佛所得道,宿債所追,爲賊所殺,埋于糞中(十誦律十四)。叁、叁文達多,或雲難陀,難途,一人也,四、摩醯沙難陀,或雲跋難陀,一人也。此二人生于天(薩婆多論四戒因緣經叁)。五、馬師,或雲馬宿,阿說迦。惟梵漢不同。六、滿宿,或雲補那婆素迦,弗那跋,惟梵漢相違。此二人憤我師目連爲執杖外道所害,殺之,生于龍中(戒因緣經二)。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六群比丘”的解釋

  [出十住毗婆沙論]  梵語比丘。華言乞士。謂此等比丘。于佛世時。聚集成衆。作諸非威儀事。群出隊入。故名六群比丘。一闡陀又雲闡那。即車匿。二迦留陀夷車匿。又雲闡釋迦。(無翻。)是釋種也。梵語迦留陀夷。華言粗黑。以其顔貌粗黑故也。是婆羅門種。此二人性多貪癡。不受人語。住迦屍黑山聚落。作諸非威儀事。時黑山聚落諸優婆塞。來白佛言。六群比丘。于彼聚落。作諸非法。佛令阿難同六十比丘往彼。作驅出羯磨。二人知之。便出一由旬外。迎請阿難。即求忏悔。言我所作非善。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六群比丘”的解釋

  佛在世時,有惡比丘六人,結黨從事非威儀的事,叫做六群比丘,佛製戒律多是因爲他們而起。 - 陳義孝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六群比丘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