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六種阿羅漢?六種阿羅漢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法相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六種阿羅漢”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六種阿羅漢”的解釋

  聲聞四果中之第四阿羅漢果,由其種性之優劣分爲六種。即:(一)退法阿羅漢,指遇疾病等惡緣即退失所得者,系最劣之種性。(二)思法阿羅漢,指憂懼退失所得之證果,恒思自害而入無余涅槃者。(叁)護法阿羅漢,指能自己守護所得之證果者。(四)安住法阿羅漢,指不退不進,安住其果位者。即若無殊勝之退緣則不退其所得,若無勝緣則不轉爲較優之種性。(五)堪達法阿羅漢,指善修練根而達不動法者。(六)不動法阿羅漢,指根性最爲殊勝,不退動所得之法者。此六種阿羅漢中,前五者皆屬鈍根,須待衣食、住處、師友等諸緣具足,方證入滅盡定等,故稱時解脫,僅能證得盡智。不動法阿羅漢則屬利根,不待衣食等諸緣具足而能自解法理,隨時得證阿羅漢果,故稱不時解脫,能證得盡智、無生智。此外,不動法阿羅漢又分爲二:其不動種性由修煉而得者,稱爲不動法;本來生就不動種性者,稱爲不退法。此兩者合上記之退法、思法、護法、安住法、堪達法等五種阿羅漢,爲七種阿羅漢,若加上慧解脫、俱解脫,即稱九無學。[雜阿毗昙心論卷五、大毗婆沙論卷六十二、俱舍論卷二十五](參閱“九無學”147、“阿羅漢”3692)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六種阿羅漢”的解釋

  (名數)見羅漢條。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六種阿羅漢”的解釋

  [出法華玄義]  梵語阿羅漢。華言無生。又雲無學。謂叁界生死已盡。故名無生。無法可學。故名無學。(叁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一退法阿羅漢謂因遇違緣。退失所得道法。即第四果退至初果。故名退法。(違緣者。涅槃經明五緣。一樂多事。二樂說世事。叁樂睡眠。四樂近在家。五樂多遊行。皆名違緣也。第四果即阿羅漢。初果即須陀洹也。)二思法阿羅漢謂常自思惟所得之法。恐有退失。故名法。叁護法阿羅漢謂于所證之法。心生愛樂。善加守護。故名護法。四住法阿羅漢謂住于所證 - 明·一如等 撰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六種阿羅漢”的解釋

俱舍論二十五卷一頁雲:如前所說不動應果,初盡智後,起無生智,諸阿羅漢,如預流等,有差別不?亦有。雲何?頌曰:阿羅漢有六。謂退至不動。前五信解生,總名時解脫。後不時解脫,從前見至生。論曰:于契經中,說阿羅漢、由種姓異,故有六種。一者、退法。二者、思法。叁者、護法。四、安住法。五、堪達法。六、不動法。于此六中,前之五種、從先學位信解性生。卽此總名時愛心解脫。恒時愛護及心解脫故。亦說名爲時解脫者。以要待時及解脫故。略初言故,如言酥瓶。由此待時方能入定。謂待資具無病處等勝緣合時,方入定故。不動法性,說名爲後。卽此名爲不動心解脫。以無退動及心解脫故。亦說名爲不時解脫。以不待時及解脫故。謂叁摩地、隨欲現前;不待勝緣和合時故。或依暫時畢竟解脫,建立時解脫不時解脫名。容有退墮時,無退墮時故。此從學位見至性生。如是所明六阿羅漢所有種姓,爲是先有?爲後方得?不定。雲何?頌曰:有是先種姓;有後練根得。論曰:退法種姓,必是先有。思法等五、亦有後得。謂有先來是思法性。有先退法性,後練根成思。乃至不動,隨應當說。言退法者,謂遇少緣,便退所得;非思法等。言思法者,謂懼退失,恒思自害。言護法者,謂于所得,喜自防護。安住法者:離勝退緣。雖不自防;亦能不退。離勝加行,亦不增進。堪達法者:彼性堪能好修練根,速達不動。不動法者:彼必無退。此六種姓,先學位中,初二阙恒時及尊重加行。由根有異,故有差別。第叁唯有恒時加行。第四唯有尊重加行。第五具二,而是鈍根。第六利根,具二加行。退法種姓,非必定退;乃至堪達,非必能達。但約容有,建立此名。故六阿羅漢,通叁界皆有。若執退者,必定應退;乃至堪達,必能達者;彼執欲界,具足有六。色無色界中,唯安住不動。彼無退失自害自防及修練根,故唯有二。 - 朱芾煌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六種阿羅漢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