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臺灣臺北市。創建于清乾隆叁年(1738),由福建省泉州府屬晉江、南安、惠安叁縣移居來臺之百姓,爲祈禱航海平安及事業發展,乃將素所信仰之觀音菩薩,從晉江安海龍山寺迎來現址,建寺奉祀。
二百多年來,本寺曾數度改建。目前之建築爲民國八年所建。殿宇雄偉,雕刻精致,爲臺北市佛教名刹,信衆頗多;惟其中兼祀有媽祖、注生娘娘等神道信仰,與純粹佛教寺院不同。此外,臺北縣淡水鎮、彰化縣鹿港鎮及臺南市等,均有龍山寺,其建寺之來源,大致與臺北龍山寺屬同一時期,自同一地區之移民,供奉同一寺院之神祀,且爲同一信仰類型之群衆。
中國臺灣省佛教寺院。位于臺北市萬華區(即艋 )。清乾隆叁年(1738)創建,曆時二年建成。嘉慶、同治間先後受地震和風雨破壞,以後屢加修繕。1920~1926年曾加改建,1953~1965年又進行了擴建。相傳該寺爲福建晉江縣安海鎮龍山寺的支庶。寺院殿宇金碧輝煌,供奉觀童、文殊、普賢等。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有盛大祭典,爲臺灣香火最盛寺院之一。正門兩側的兩銅柱爲早期遺物。(暢 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