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道與外道之並稱,猶言內教外教。指佛教及佛教以外之一切教說。
(二)于佛教內,特指教內之外道,如小乘之犢子部、大乘之方廣道人等。據淨名玄論卷一、維摩經義疏卷一等所載,犢子部雖主張五蘊由四大所和合而成,然未能入“空無我”觀,而計執有“我”、有“法”;方廣道人主張一切法不生不滅,空無所有,乃爲一種誤解“空”之真義之“惡取空”。此兩類外道之宗義雖皆出自佛法,然卻妄有所執,遂被視爲“附佛法外道”。維摩經略疏垂裕記卷九(大叁八·八二六上):“若大乘中,但論觀別,釋名何殊,文中凡出四家,一毗昙、二犢子、叁成實、四方廣道人,其中犢子、方廣是附佛法外道,自以聰明讀佛經書而生一見。”[大智度論卷一、大日經疏卷二]
(術語)內道與外道。如言內教外教。[囗@又]內之外道也,對于外之外道而言。如小乘之犢子部,大乘之方廣道人,佛法中之外道,稱爲內之外道。大日經疏二曰:“此宗中說,有兩種外道:外外道猶如睹見清潭逆生怖畏不敢習近,內外道雖能遊泳其中適熱除垢得清涼樂,然不覺是中有無量寶玉。”
內道與外道。內道即佛學,外道即外學。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