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護持而不忘失。戒壇傳授戒法,戒和尚向受者一一說其戒相後,必問:“汝能持之否?”受戒者答以:“能持。”[梵網經]
(二)梵語dha^ran!i^(陀羅尼)之意譯。又作總持。即能總攝一切事物,不令所憶持者忘失之念慧力。(參閱“陀羅尼”3607)
(叁)(1910~1983)江蘇懷安縣人,俗姓郭。字守堅。別號棲西。幼習儒學。十二歲于本縣百子堂從端祥法師出家。十九歲在鶴林堂受菩薩戒,戒師爲顯誠法師,大尊證爲印光法師。受戒後住甯波觀宗寺學法。後至金山、高旻寺進禅堂。此後,先後住南海普陀山、杭州靈隱寺、大理雞足山、河西香雲寺等諸刹。並朝拜佛教諸大名山及仰光大金塔。民國叁十四年(1945),往緬甸北部南坎山創建千佛寺。五十叁年,在泰國創建觀音寺。致力弘揚佛理,教化緬、泰兩地華裔及土著無數。七十二年示寂,世壽七十叁,法臘六十一。師一生精勤,雖在病中,而二六時中,彌陀聖號不離心。示寂時異香滿室,停棺兩月余,慈容如生,異香不散。荼毗後,獲五色舍利無數。
(術語)依梵網經之授戒法,戒和尚向受者十重禁一一說其戒相,問汝能持之否,受者答以能持,此于言下受得戒也。梵網經義疏上曰:“直說十重相,問能持不。次第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