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佛謂視衆生在世,營營擾擾,如在海中,本慈悲之旨,施宏大法力,悉救濟之,使登彼岸也。
衆生,梵語薩埵Sattva,新譯(玄奘譯法)爲有情,舊譯(鸠摩羅什譯法)爲衆生;泛指人類和一切動物。普渡衆生,語出《無量壽經》卷下:“佛告阿難:“彼國菩薩,皆當究竟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爲衆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普欲渡脫一切衆生”。”佛教認爲芸芸衆生,營營擾擾,漂泊于煩惱苦海之中無有出期,爲了衆生脫離一切痛苦,于是除學人自身刻苦修習外,還爲不同根器的衆生,分別演說不同的法要,使衆生證悟真理,達到涅槃彼岸,讓衆生都能過著安甯和樂的幸福生活。普渡衆生,是佛教提倡淨化人間、多做善事,幫助許多人脫離苦難的一貫宗旨。俗例如1983年7月28日《人民日報》:“但是也不要以爲朱伯儒的仁慈是不分對象的,他可不是一個普渡衆生的佛爺。”(無名氏)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