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人界及天界,系六道、十界中之二界,皆爲迷妄之界。六十華嚴卷五(大九·四二四上)謂:“離諸人天樂,常行大慈心。”法華經從地踴出品(大九·四一中)亦謂:“常樂靜處,勤行精進未曾休息,亦不依止人天而住。”[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二]
(術語)人趣與天趣也。
人趣與天趣。 - 陳義孝編
“六道輪回”中人間和天上疊兩大類衆生,合稱“人天”。在“六道”中,天上衆生(包括叁界)享受勝樂,壽命最長,品位最高。人類(在欲界)多欲多思,有苦有樂,品位居次。與地獄、餓鬼、畜生等“惡道”相對而言,“人天”被稱爲“二善道”、“人天福報”。佛家認爲,修習“人天善果”(如五戒、十善)是習佛的基礎,謂之“人天教”。《大寶積經·被甲莊嚴會》謂,作爲世間導師的佛陀,“映蔽人天衆,演說無所畏”。在“六道”中,佛陀度脫“人天”二道的衆生最多,故佛陀別稱“天人師”。佛教又指出,“人天”雖然是“善道”,畢竟還在生死輪回中。因此,不能滿足于“人天福報”,要進一步修習“出世間(生死)法”。後俗語中用“人天”泛指天上人間,整個世間。如唐·白居易《看夢得題答李侍郎詩因戲和之》詩:“看題錦繡報瓊環,俱是人天第一才。”又如郭沫若《Lobeniche的塔》:“橫的自然觀和縱的道義感要構成一個新的金鑰開發人天的啞謎。” (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