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叁界?叁界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英漢對照詞典、叁藏法數、佛學常見辭彙、法門名義集、法相辭典、佛學次第統編、阿含辭典、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叁界”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叁界”的解釋

  梵語trayo  dha^tavah!  ,巴利語tisso  dha^tuyo。(一)指衆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滅變化中流轉,依其境界所分之叁階級;系迷于生死輪回等生存界(即有)之分類,故稱作叁有生死,或單稱叁有。又叁界迷苦之領域如大海之無邊際,故又稱苦界、苦海。(一)欲界(梵ka^ma  -dha^tu  ),即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等有情所居之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等二十處;因男女參居,多諸染欲,故稱欲界。(二)色界(梵ru^pa  -dha^tu  ),色爲變礙之義或示現之義,乃遠離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淨色質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無有欲染,亦無女形,其衆生皆由化生;其宮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質,故稱色界。此界依禅定之深淺粗妙而分四級,從初禅梵天,終至阿迦膩吒天,凡有十八天。(叁)無色界(梵a^ru^pya  -dha^tu  ),唯有受、想、行、識四心而無物質

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無一物質之物,亦無身體、宮殿、國土,唯以心識住于深妙之禅定,故稱無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又稱四無色、四空處。

  叁界可細分爲二十五有(界),若將色界之那含天析而爲五(即五那含天),則共爲“二十九有”。其與九地之關系,如下表所示:



  此叁界之果報雖有優劣、苦樂等差別,但屬迷界,系衆生生死輪回之趣,故爲聖者所厭棄。法華經譬喻品(大九·一四下):“叁界無安,猶如火宅;衆苦充滿,甚可怖畏。”又化城喻品(大九·二四下):“能于叁界獄,勉出諸衆生。”即勸叁界諸有情莫以叁界爲安,當勤求解脫。[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叁、俱舍論卷八、品類足論卷五、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五、瑜伽師地論卷四、大智度論卷二十一、華嚴經孔目章卷二](參閱“九地”132、“色界”2545、“欲界”4653、“無色界”5083)

  (二)指斷界、離界、滅界等叁種無爲解脫之對治道。(一)斷界,即斷除九結(九種煩惱)中除貪以外之其余八種煩惱,或斷除無明結。(二)離界,謂斷離貪煩惱或斷除愛結。  (叁)滅界,謂斷滅有漏善及諸有爲、無覆無記等煩惱。即除九種煩惱外之其余有漏法。大毗婆沙論卷二十九(大二七·一四八中):“一切行斷,故名斷界;一切行離,故名離界;一切行滅,故名滅界。”[順正理論卷七十二、俱舍論卷二十五]

  (叁)指色界、無色界、盡界。[長阿含經卷八、品類足論卷五]

  (四)指法界、心界、衆生界。此系基于華嚴經心、佛、衆生叁無差別之說而立。[大日經疏卷叁]

  (五)薩滿教基本觀念之一。主張宇宙分爲上、中、下叁界。依各族而說法稍異。如蒙古族薩滿教認爲上層世界爲神靈世界,中層世界爲人類、動物之居地,下層世界爲死神與魔鬼聚集之世界,即地獄。在中層世界與下層世界間,複有一不可知之世界,爲人死後之去處。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叁界”的解釋

  (術語)凡夫生死往來之世界分爲叁:一、欲界,有淫欲與食欲二欲之有情住所也。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謂之欲界。二、色界,色爲質礙之義,有形之物質也。此界在欲界之上,離淫食二欲之有情住所也。謂爲身體,謂爲宮殿,物質的物,總殊妙精好。故名色界。此色界由禅定之淺深粗妙分四級,稱爲四禅天,新曰靜慮。此中或立十六天,或立十七天,或立十八天(見四禅天條)。叁、無色界,此界無一色,無一物質的物,無身體,亦無宮殿國土,唯以心識住于深妙之禅定。故謂之無色。此既爲無物質之世界。則其方所,非可定。但就果報勝之義,謂在色界之上。是有四天。名爲四無色。又曰四空處(見四空處條),說出俱舍論世間品,叁界義。圖表叁界則如圖。

【英漢對照詞典】對“什麼是叁界”的解釋

Three  Realms  ==  叁界

Sanskrit  word  is  Trailokya.  It  is  Buddhist  metaphysical  equivalence  for  the  triple  world  of  earth,  atmosphere  and  heaven.
1.Realm  of  Sensusous  Desire  (Sanskrit  word  is  Kamadhatu)  of  sex  and  food.  It  includes  the  Six  Hevens  of  Desire,  the  Human  World  and  the  Hells.
2.Realm  of  Form  (Sanskrit  word  is  Rupaadhatu)  of  matter  which  is  substantial  and  resistant.  It  includes  the  Heavens  of  Four  Zen  (Sanskrit  word  is  Brahmalokas).
3.Realm  of  Formlessness  (Sanskrit  word  is  Arupadhatu)  of  pure  spirit,  where  there  are  no  bodies  and  matters  to  which  human  terms  would  apply,  but  where  the  mind  dwells  in  mystic  contemplation;  its  extent  is  indefinable,  but  it  is  conceived  of  in  Four  Stages/Places  of  Emptiness  in  the  immaterial  world.

【英漢對照詞典】對“什麼是叁界”的解釋

Trailokya  ==  叁界

see  Three  Realms.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叁界”的解釋

  [出華嚴孔目]  界。限也。別也。謂叁界分限。各別不同。故名界也。一欲界欲有四種。一者情欲。二者色欲。叁者食欲。四者淫欲。下極阿鼻地獄。上至第六他化天。男女相參。多諸染欲。故名欲界。(梵語阿鼻。華言無間。第六他化天者。假他所化而自娛樂也。)二色界色即色質。謂雖離欲界穢惡之色。而有清淨之色。始從初禅梵天。終至阿迦膩吒天。凡有一十八天。並無女形。亦無欲染。皆是化生。尚有色質。故名色界。(梵語阿迦膩吒。華言質礙究竟。一十八天者。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叁界”的解釋

  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衆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皆屬之;色界是無淫食二欲但還有色相的衆生所住的世界,四禅十八天皆屬之;無色界是色相俱無但住心識于深妙禅定的衆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屬之。此叁界都是凡夫生死 - 陳義孝編

【法門名義集】對“什麼是叁界”的解釋

欲界。色界。無色界。是名叁界。亦名叁有。欲界始從地獄上至六天。皆有六欲之情。通爲欲界。色界總有四禅。合十八天。初禅梵天已上無有女形。色身清淨故曰色界。非是散善所能惑也。要修禅定得生其中。無色界有四天。此衆生過去時厭患色礙。修無邊虛空叁昧生在其中。無有身形。但有四心故。曰無色界。不得聞法。名爲難處 - 唐·李師政 撰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叁界”的解釋

顯揚一卷十六頁雲:欲等叁界者:一、欲界。謂未離欲地雜衆煩惱諸蘊差別。二、色界。謂已離欲地雜衆煩惱諸蘊差別。叁、無色界。謂離色欲地雜衆煩惱諸蘊差別。
  二解  瑜伽二十七卷十叁頁雲:雲何諸界?所謂叁界。一者、斷界,二者、離欲界,叁者、滅界。見道所斷一切行斷,名爲斷界。修道所斷一切行斷,名離欲界。一切依滅,名爲滅界。
  叁解  瑜伽九十六卷十叁頁雲:又卽由此內外二事,出離增上,聽聞正法,或不正法,如理思惟,或不如理思惟,依處叁種言事差別義故;當知建立有余叁界。謂過去界,未來界,現在界。
  四解  瑜伽九十六卷十四頁雲:又由遠離此因緣義,及由修習此對治義;當知建立有余叁界。謂善界,不善界,無記界。
  五解  瑜伽九十六卷十四頁雲:又由善修清淨差別,缺縛義故,無縛義故,具縛義故;當知建立有余叁界。謂學界,無學界,非學非無學界。
  六解  瑜伽九十六卷十叁頁雲:又由所染所淨清淨,卽此不淨清淨增上,如前所說外不出離出離義故;當知建立有余叁界。謂欲界色界無色界。
  七解  瑜伽九十六卷十叁頁雲:如前所說內不出離出離義故;當知建立有余叁界。謂色界,無色界,滅界。
  八解  瑜伽九十六卷十叁頁雲:又由所知諸苦煩惱多中少義,當知建立有余叁界。謂劣界、中界、妙界。若有上苦,及上煩惱;是名劣界。若有中苦,及中煩惱;是名中界。若有少苦,及少煩惱;是名妙界。如是遍知劣中妙界。
  九解  俱舍論二十五卷十八頁雲:經說叁界,謂斷離滅。以何爲體?差別雲何?頌曰:無爲說叁界。離界唯離貪。斷界斷余結。滅界滅彼事。論曰:斷等叁界,卽分前說無爲解脫以爲自體。言離界者,謂但離貪。言斷界者,謂斷余結,言滅界者,謂滅所余貪等隨眠所隨增事。故經說叁界卽無爲解脫。
  十解  謂斷界、離界、滅界,是名叁界。大毗婆沙論二十九卷五頁雲:雲何斷界?答:除愛結,余結斷,名斷界。雲何離界?答:愛結斷,名離界。雲何滅界?答:諸余順結法斷,名滅界。此中先約阿毗達磨,依世俗理,說叁界別。近對治道,有差別故。余結斷者:余八結斷。順結法者:謂除九結,余有漏法。是名一種叁界差別。複有說者:若八結,及此相應,並生等斷;名斷界。若愛結,及此相應,並生等斷;名離界。若諸余順結法,及此相應,並生等斷;名滅界。卽有漏善,及諸有爲,無覆無記,名順結法。複有說者,若無明結斷,名斷界。若愛結斷,名離界。若諸余結斷,名滅界。複有說者,或有諸法,能縛非能染,彼斷、名斷界。或有諸法,能縛亦能染,彼斷、名離界。或有諸法,非能縛非能染,而是所縛,是所染,彼斷、名滅界。複有說者,或有諸法,是能系;非能染。彼斷、名斷界。或有諸法,是能系;是能染。彼斷、名離界。或有諸法,非能系,非能染;而是所系,所染。彼斷、名滅界。有余師說:唯諸隨眠,有自性斷。問:契經所說,當雲何通?如說:一切行斷,故名斷界。一切行離,故名離界。一切行滅,故名滅界。品類足說,複雲何通?如說:雲何所斷法?答:一切有漏法。雲何遍知法?答:一切有漏法。彼作是答:若諸隨眠,緣八結起;彼斷、名斷界。若諸隨眠,緣愛結起;彼斷、名離界。若諸隨眠,緣余法起;彼斷、名滅界。評曰:彼不應作是說。諸有漏法,先被系縛。離系縛時,皆得斷故。有作是說:唯愛隨眠,有自性斷。問:若爾;前說契經及論,當雲何通?彼作是答:若愛隨眠,緣八結起;彼斷、名斷界。若愛隨眠,緣愛結起;彼斷、名離界。若愛隨眠,緣余法起;彼斷、名滅界。評曰:彼不應作是說。諸有漏法,先被系縛。離系縛時,皆得斷故。尊者妙音,作如是說:煩惱體斷,名斷界。于境離系,名離界。棄諸重擔,名滅界。脅尊者言:無系縛,系縛息;名斷界。無染汙,染汙息;名離界。無彼果,彼果息;名滅界。尊者設摩達多說曰:諸煩惱斷,名斷界。無貪治貪,名離界。果相續滅,名滅界。尊者左取,作是說言:相續斷故,名斷界。于緣離系,名離界。離執受故,名滅界。複有說者,過去煩惱斷故,名斷界。現在煩惱斷故,名離界。未來煩惱斷故,名滅界。如煩惱斷,蘊斷、亦爾。複有說者,苦受斷故,名斷界。樂受斷故,名離界。不苦不樂受斷故,名滅界。如叁受斷,順叁受法斷,亦爾。複有說者,若苦苦斷,名斷界。若壞苦斷,名離界。若行苦斷,名滅界。複有說者,若欲界斷,名斷界。若色界斷,名離界。若無色界斷,名滅界。如是等說,皆依世俗,隨就一門,辯叁界別;皆非勝義。
  十一解  入阿毗達磨論下二頁雲:前說諸界諸趣諸生諸地受苦,應說雲何界趣生地?界有叁種。謂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有二十處。謂八大地獄。一、等活,二、黑繩,叁、衆合,四、號叫,五、大號叫,六、炎熱,七、極炎熱,八、無間。並傍生、鬼界、爲十。有四洲人。一、贍部洲。二、勝身洲。叁、牛貨洲。四、俱盧洲。有六欲天。一、四大王衆天。二、叁十叁天。叁、夜摩天。四、睹史多天。五、樂變化天。六、他化自在天。合二十處。色界有十六處。謂初靜慮有二處。一、梵衆天。二、梵輔天。第二靜慮有叁天。一、少光天。二、無量光天。叁、極光淨天。第叁靜慮有叁天。一、少淨天。二、無量淨天。叁、遍淨天。第四靜慮有八天。一、無雲天。二、福生天。叁、廣果天。四、無煩天。五、無熱天。六、善現天。七、善見天。八、色究竟天。合十六處。大梵、無想、無別處,故非十八。無色界,雖無上下處所,而有四種生處差別。一、空無邊處。二、識無邊處。叁、無所有處。四、非想非非想處。 - 朱芾煌

【佛學次第統編】對“什麼是叁界”的解釋

  凡夫心行,雖千差萬別,溯其本根,不外一愛二見。有情業力,雖千差萬別,究其實際,不外一惡二善叁定。衆生種類,雖千差萬別,區其大別,不外一欲二色叁無色。 - 明·楊卓

【阿含辭典】對“什麼是叁界”的解釋

1.欲界、色界、無色界(圖說)。2.色界、無色界、滅界(盡界)。3.欲界、恚界、害界。4.出離界、無恚界、無害界。5.過去界、未來界、現在界。6.妙界、不妙界、中界。7.善界、不善界、無記界。8.學界(初果以上的聖者)、無學界(阿羅漢)、非學非無學界(凡夫)。9.斷界(斷一切行)、無欲界(斷除愛欲)、滅界(一切行滅)。另參看「界」。 - 莊春江居士編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叁界”的解釋

欲界、色界、無色界。

  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衆生所住的世界,上至六欲天,中至人畜居住的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皆屬之。

  色界是無淫食二欲,但還有色相的衆生所住的世界,四禅十八皆屬之。

  無色界是色相俱無,但住心識於深妙禅定的衆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屬之。

  此叁界都是凡夫生死往來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是以跳出叁界爲目的。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叁界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