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刹竿、刹竿■。即木造層塔之中心柱,或指支撐塔上傘蓋之竿。其形
式因時而異,古代于地下深掘,或于礎石上開一空穴,使■深植其中,上部突出,高聳雲天。立柱之時,通常以四周之四天柱爲吊曳之著力點。■原系由下層直通九輪之頂,但也有從頂部直達下部者,未必僅用一根木材,通常由多根銜接而成。■之基底尚有一穴,或爲二、叁層,多用以安奉舍利者。■柱上偶亦有刻■銘者。刹而兼柱,故稱刹柱;至後世,建造塔寺每以“立刹”代之,又以刹而代塔,即由此緣由。又禅宗寺院爲示說法或法會所揭之旗竿亦稱刹竿。舊時,叢林亦有立長竿于寺前之作法,長竿上飾以金銅所製之寶珠焰形,以表示寺院之所在。我國六朝之時,寺塔建築即盛行立■,然因系木質所造,迄今多半毀廢。今日本最古之木塔,法隆寺之五重塔,其中心柱之建構,或即傳自我國六朝之刹柱。[覆艾克教授論六朝之塔(劉敦桢,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五十九冊)]
(物名)又作刹竿,金刹,表刹等。表彰寺院之竿柱也。法華文句記二曰:“刹者應雲刹摩,此雲田,即一佛所王土也。今名刹柱者,表田域故,故諸經中多雲表刹。”見刹竿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