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十普門?十普門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佛學常見辭彙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十普門”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十普門”的解釋

  周遍之圓法,能通入實相,計有十法,稱爲十普門。即:(一)慈悲普,衆生緣、法緣、無緣之叁慈中,僅無緣之慈悲與實相同體,普遍一切任運相應,故以無緣爲慈悲普。(二)弘誓普,無作四谛能收一切法,故依之發弘誓,名弘誓普。(叁)修行普,依次第而行五行(聖、梵、天、嬰兒、病)謂之不普;若不依次第而行,一行即如來行,謂之普。(四)斷惑普,用一切智、道種智斷四住及塵沙之惑,如切枝條;若以一切種智斷無明除五住,則如除根本,故謂之普。(五)入法門普,二乘能了別諸地之定有淺深差別,僅中道王叁昧不起滅定,含攝一切之叁昧,故指入中道王叁昧爲入法門普。(六)神通普,羅漢、辟支佛之神通,其緣境偏狹;若緣實相而修,方爲真神通,一發則一切發,故謂之普。(七)方便普,證悟實道以前之方便不謂之普,僅自證實道以後化用之方便能逗機利物,一時圓遍,故謂之普。(八)說法普,能以一妙音應十法界之機,隨其宜而令得解脫。(九)成就衆生普,無量之衆生遍滿十方之法界,時時能潤益之。(十)  供養諸佛普,能以一切供具身命財,普遍供養十方諸佛。此即中道實相之理遍通一切,無所壅塞,故諸佛菩薩乘此理,能開無量門,示現種種身,以拔一切衆生苦,成就菩提。初五普爲自行,次叁普爲化他,後二普兼自行、化他兩意。[法華經文句卷十下、觀音經玄義卷下、法華玄論卷十](參閱“普門”4986)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十普門”的解釋

  (名數)菩薩以圓融中道之妙觀,通入常住之實際理地,故立此立此十門。一、慈悲普,菩薩于一念中,遍觀十界之善惡苦樂,起慈悲與拔之想,普使衆生離一切苦,得一切樂,故名慈悲普。二、弘誓普,菩薩于四谛之境,發弘誓願,若見苦谛逼迫楚毒之相,則緣此起誓,故言未度者令度。若見集谛迷惑系縛甚可哀傷者,則緣此起誓,故言未解者令解。若見滅谛,滅煩惱處爲涅槃,則緣此起誓,故言未得涅槃者令得。若見道谛能出生死之苦,至于安樂之地,則緣此起誓,故言未安者令安。叁、修行普,行有五種不同。一、聖行,謂戒定慧也,二、梵行,謂慈悲喜舍也,叁、天行,謂由證第一義天之理而行也,四、嬰兒行,謂示叁乘七方便大所修之行也,五、病行,謂示六道之身有叁障之相也。此五行,菩薩雖修之,亦未名爲普。涅槃經言:複有一行,名如來行,所謂大乘之大般涅槃也,大乘爲圓因,涅槃爲圓果,菩薩能修此一行,故名修行普。四、斷惑普,圓教之菩薩,即觀中道,正破無明,無明既破,則一切見思塵沙之惑,自然先破,故名斷惑普。五、入法門普,二乘之人,若入一法門,即不能入二,此即曆別之行,證有差降,今菩薩圓修叁谛,則無量之法門,悉入其中。故名入法門普,六、神通普,羅漢之天眼,見叁千大千世界,辟支佛見百佛之國土,小教之菩薩,見恒沙之佛土,皆是限量之神通也。今圓教之菩薩,遍見法界而無限局,所發之六通,自在變現,無有限量,故名神通普。七、方便普,二乘及小教菩薩之方便化他則但齊其所得,未名爲普。圓教之菩薩,以真俗二谛爲方便,照真時,則以真身益物,照俗時,則現應身趣機,資發中道,利一切衆生,故名方便普。八、說法普,二乘及小教之菩薩,不能一時普答衆問,未名爲普。圓教之菩薩,一音演法,而殊方異類,悉得解之。故名說法普。九、供養諸佛普,菩薩之所供養不止于一佛一國土,于微塵數之諸佛,能以身命財及一切供具普至十方供養諸佛,故名供養普。十、成就衆生普,圓教之菩薩,饒潤成熟一切衆生,而無限量,譬如大雨,四方俱下,一切草木叢林,普生長華果,悉皆成就,故名成就衆生普。說詳觀音玄義下。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十普門”的解釋

  [出觀音玄義]  普。遍也。門即能通之義。謂菩薩以圓融中道妙觀。通入常住實際理地。故立此十門也。一慈悲普慈能與樂。悲能拔苦。蓋菩薩即于一念之中。遍觀十界善惡苦樂。而起慈悲與拔之想。普令衆生離一切苦。得一切樂。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薩界。緣覺界。聲聞界。天界。人界。修羅界。餓鬼界。畜生界。地獄界也。)二弘誓普弘者廣也。誓者製也。廣求勝法。製禦其心也。謂菩薩依四谛境。發弘誓願。若見苦谛逼迫楚毒之相。緣此起誓。故言未度者令度。若見集谛。迷惑系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十普門”的解釋

  慈悲普、弘誓普、修行普、斷惑普、入法門普、神通普、方便普、說法普、供養諸佛普、成就衆生普。 - 陳義孝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十普門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