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飲食布施予他人之義。施食有許多功德,如佛爲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稱,奉施飲食,得十種功德:(一)得命。(二)得色。(叁)得力。(四)得安無礙辯。(五)得無所畏。(六)無諸懈怠,爲衆敬仰。(七)衆人愛樂。(八)具大福報。(九)命終生天。(十)速證涅槃。其他如未曾有因緣經卷上、經律異相卷十一等,都列出施食可得種種功德。此外,以餓鬼爲對象之施食儀式,稱施餓鬼、施食會。在諸回向清規式卷一中,除施餓鬼之外,尚有盂蘭盆結緣施食、盂蘭盆亡者追薦施食、施食、時正施食、臨時施食略回向、施食略回向、施食略通回向等之回向文。
(二)又作唱食。在禅林,食粥之際,首座首先唱偈咒願之謂。據禅苑清規卷一中載,粥時唱(卍續一一一·四四一下):“粥有十利,饒益行人;果報生天,究竟常樂。”(施粥偈)又載“粥是大良藥,能除消饑渴;施受獲清涼,共成無上道。”齋時則唱:“叁德六味,施佛及僧;法界人天,普同供養。”(施齋偈)又施食已,行者須喝食。[敕修百丈清規卷四維那條、禅林象器箋卷十叁諷唱門]
(儀式)施餓鬼之食也。又供養齋食于僧也。[囗@又]向食施咒願,謂之唱食。又雲施食。佛說賢者五福德經曰:“佛言:人持食施僧,有五種利:一色二力叁命四安五辯。”禅苑清規曰:“首座施食粥,雲粥有十利(雲雲),齋雲叁德六味(雲雲),施食已,行者喝食。”
1.布施食物給餓鬼。2.供養齋食給僧人。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