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解釋經論等之意義。諸宗解釋經論及真言之文句有種種不同之釋體。如天臺智顗解釋法華經,用因緣釋、約教釋、本迹釋、觀心釋等四釋;真言宗則用淺略釋、秘密釋、秘密中秘釋、秘秘中秘釋之四釋。
(術語)諸宗釋經論真言之文句,有種種之釋體。見四釋條。
無明梵語阿尾儞也,謂闇鈍之心,無照了諸法事理之明,即癡之異名也。本業經曰:“無明者,名不了一切法。”大乘義章曰:“于法不了爲無明。”又曰:“言無明者,癡闇之心,體無慧明,故曰無明。”唯識論曰:“雲何爲癡?于諸事理迷闇爲性,能障無癡,一切雜染所依爲業。” - 明·楊卓
經雲:“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忏者梵語忏摩,譯當請恕容忍,致謝意也。悔者華語悔罪,梵華雙舉,是曰忏悔。 - 明·楊卓